资讯
大陆福建一名仅16个月大的男婴因肺炎就医,竟意外被诊断感染HIV病毒,令医疗团队震惊。孩子母亲怀孕期间各项产检正常,出生时也未检出病毒,究竟这名年幼无辜的婴儿是怎么被感染?谁才是家中最先染病的人?经医疗团队运用病毒基因比对与进化分析,终于解开这场家庭 ...
一名仅16个月大的幼儿因支气管肺炎入院检查,意外发现HIV阳性,病毒载量高达24.1万拷贝/mL;随后,父母也被确诊为HIV感染者。感染源头指向了父亲。
在HIV-1研究领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出现无疑是里程碑式的突破,但长期治疗对免疫系统,尤其是HIV-1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一直是未解之谜。近期发表在NatureImmunology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大流行早期感染HIV-1且 ...
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人类与这种狡猾病毒的较量已持续40余年。科学家们不断升级“武器库”:从最初的“鸡尾酒疗法”,到2024年,一款名为Lenacapavir的“防艾神针”引发轰动——临床试验显示其预防效果接近100%,让“终结艾滋病” ...
近日,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HIV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正式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实现了与全球几乎“零时差”的同步可及,为终结HIV流行按下加速键。
自HIV出现以来,全球范围内感染人数持续增长。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22年数据显示,全球仍有3800万HIV感染者(PLWH),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承担了77%的新发病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出现,使HIV感染从曾经的 ...
3 天
澎湃新闻 on MSNHIV预防新药落地海南,专家:暴露前预防认知率仍待提高近日,针对HIV暴露前预防相关话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张福杰介绍,HIV仍是全球及中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暴露前预防作为重要的药物预防手段,已经成为全球主流的综合预防措施之一。
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研究中,由英国钻石光源(Diamond Light Source)电子生物成像中心主任Peijun Zhang教授的一个研究团队揭示了HIV-1病毒如何突破细胞的核屏障——这一发现可能重塑抗病毒策略。他们利用前沿的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技术,捕捉到了HIV-1病毒核心在进行核输入(nuclear ...
编辑推荐: 为解决 HIV 病毒库动态变化及病毒持续存在机制的问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开展条形码标记 HIV-1 的研究。结果揭示病毒库复杂动态及增殖细胞克隆作用。该研究为攻克 HIV 治疗难题提供关键见解,强烈推荐科研读者阅读。
病毒载量虽是衡量种群密度的便捷指标,却难以全面捕捉HIV集合群的复杂动态,这些集合群可能跨越不同解剖位置,并在个体间展现不同功能。 鉴于HIV感染者体内多数T细胞未被感染,感染细胞的局部种群密度对于确定重组率ρ可能至关重要。
为攻克HIV潜伏库清除难题,西班牙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探索具有潜伏期逆转活性(LRA)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马拉韦罗克(MVC)在不同治疗时机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初期(病毒复制活跃期)联用MVC,可使整合型HIV-DNA降低7.1倍、IPDA-总HIV-DNA降低4.0倍(p<0. ...
经过APG-1387治疗后,接受过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受感染小鼠体内的病毒库规模有所缩小。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以来,艾滋病病毒(HIV)已经扰乱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