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外交风格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的“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到今天敢于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直言不讳、强硬回击美国,这一转变背后藏着何种深层次的变化?究竟是时代的必然,还是战略上的调整?
金灿荣: 首先,韬光养晦是一个比较高层的国家战略,而外交风格的变化主要还是一种外交能力的提升,这两个东西不能直接联系。韬光养晦是一个 ...
2001年夏秋之交,《中国经济时报》和一些报刊先后发表了我的文章:关于“韬光养晦”一些问题的探讨。我当时写这篇文章,正是我从外交第一线退 ...
“韬光养晦”内涵丰富,应用广泛,既可用于战术层次,也可应用于战略层次。 这两种应用无论在性质上、内涵上以及表现形式上都是不同的。
从中不难看出,主张放弃韬光养晦的人,对韬光养晦的理解就是无原则的“忍”,通过“忍”,达到击败对手实现称霸世界的宏图大志,而国际环境 ...
如果这时候要彻底放弃韬光养晦的话,可能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必须考虑打造一个韬光养晦的一个升级版。 中国韬光养晦战略是否需要升级版? 要延长战略机遇期需打造韬光养晦升级版 辜学武:我把它称为韬光养晦2.0。 邱震海:2.0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八个字是当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为国家定下的国际战略,因此从80年代开始,中国虽然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
郑彪说,由于对“韬光养晦”的理解不同,“就至少分成两派:一派主张‘一百年也要韬光养晦,一派主张‘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可偏废。
”“习近平外交路线没有得到外交官的一致认可,最明显就是前驻法大使吴建民,经常鼓吹韬光养晦一百年,并指摘解放军少将罗援‘好战’,其潜 ...
韬光养晦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定位,但在江泽民时代提出了中国要和平崛起,已经潜伏着一种意思,中国既然要崛起,还要韬光养晦,这就等于你所做和你所说已经是两码事了。等到中国航空母舰舰队建好以后,这个说法自然应该放弃,因为中国不必要再遮遮掩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