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月1日,C891次西宁至格尔木动车组列车上的乘客等待出发。 7月1日起,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开始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以下简称西格段)正式投入运营,青藏铁路西格段进入“动车时代”。 青藏铁路西格段东起西宁站,向西途经湟源、海晏、乌兰、德令哈至格尔木站,全线运营里程829 ...
8月1日至18日,拉萨开Z9818次,8月2日至19日,格尔木开Z9817次临时停运。 8月3、6、9、12、15、18日,西宁至拉萨间加开Z9821次临时旅客列车。8月2、5、8、11、14、17、20日,拉萨至西宁间加开Z9822次临时旅客列车。 8月1日至31日,西宁至门源间加开D9915/6、D9917/8 、D9919/20次临时动车组旅客列车。铁路部门温馨提示,以上临时旅客列车运行时刻 ...
热融湖塘是冻土融化引发地表塌陷、水分汇聚形成的塘洼。科考发现,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退化,热喀斯特作用加剧,推动热融湖塘扩张。这一变化不仅影响湿地面积动态,更关联区域碳循环——冻土退化会释放碳,但监测数据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植物固 ...
7月30日,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保护利用协调会在西宁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携手促进青藏高原冬虫夏草资源高水平保护、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委副书记刘奇凡出席并讲话,副省长刘涛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作视频交流。
青藏高原在大气环流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该地区同时是数值模式中降水误差最大的区域之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陆春松教授团队通过在数值模式中应用优化的对流夹卷方案和地形湍流拖曳方案,改善了模式对该地区降水的模拟能力。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2 ...
青藏铁路创造的“世界之最” 70多年前,新中国动用4万多峰骆驼向西藏运输物资,平均行进1公里,就要损失骆驼12峰。如今,一条钢铁“天路”绵延千里,列车一日便达,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青藏铁路的建设,写下了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精彩一笔:青藏铁路建设者凭借超人的吃苦精神 ...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中国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拉萨河大桥是青藏铁路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横跨拉萨河上,总长940.85米,主跨108米,是全线唯一非标准设计的特大型桥梁。
为深入学习贯彻青藏铁路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天路同心筑梦团”于2025年7月21日加入拉萨站团委“青藏铁路小花朵”志愿者队伍,在天路驿站开展为期两天的志愿服务,将前期的理论认知转化为实践行动。此次活动,团队成员深入基层、践行青藏铁路精神,彰显了新 ...
八一建军节临近,节日的氛围尚未浓烈,心头却已被高原的寒风和一张熟悉的面容牢牢占据。军营岁月里,人与人的相遇、相知、相悦、相惜、相守,本就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缘;而能在茫茫人海中,与一些人并肩直面风雪、共担生死,更是命运赐予的莫大幸福——譬如老首长高保儒。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漫长历史中,各民族在此迁徙、融合,适应其独特自然环境,形成丰富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青藏高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简称“非遗”)作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充分延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展示出文明的多样性、丰富性与可持续性 ...
李金城在青藏铁路上。大洋网讯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迎来开通运营12周年。12年间,青藏铁路累计运送旅客超过1.2亿人次。这条穿行在世界屋脊上 ...
刘志军于4月17日至19日深入青藏铁路全线进行添乘检查,在添乘检查中,刘志军指出,青藏公司领导班子的工作目标、管理标准,都必须按照创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