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万年岁月流沙,淘尽世间烟火。赤火烈焰淬化成陶,红润耀眼自成一脉。穿越万年时空,一代又一代制陶艺人,在泥与火的淬炼中,匠心赓续,薪火相传。广西素有“红土之乡”的称号,诞生在这里的红陶,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品种之一。千百年来,在邕江两岸生活的人们发挥聪明才智 ...
马桥文化是如何形成的?马桥文化时期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结构?马桥文化如何影响了本地区历史发展的方向,它与现代社会的形成有什么联系?……追寻马桥文化的探索步伐依然应该延续。“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七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小学的少年 ...
当我们想到香炉,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精致的铜炉、瓷炉,仙气缭绕。但香炉的“童年”可质朴得多!考古学家们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里(比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发现了不少带孔洞的陶器。它们看起来像碗、豆(高足盘)或罐子,干嘛用的?
“班”在泰语中意为“村落”,班清即“清村”。班清考古学文化年代跨度约为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200年,但由于地层扰乱、取样污染等问题,班清文化年代与分期争议颇多。其陶器面貌表现为早期以灰陶为主,大多拍印绳纹,再施加刻划纹;中晚期多见圆底器,器身施加红 ...
发现陶器多阶段改造案例,如KA551经历三次功能转换。 空间分析显示修复陶器均匀参与各类家庭活动。 讨论部分提出三个突破性认识: 首先,修复行为从阶段I的随机性发展为阶段II的选择性,表明黑抛光陶器被赋予超越实用价值的社会意义。
7月31日,记者从阿拉善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获悉,近日,居延遗址多学科综合考古调查项目组在居延核心区新发现一处青铜时代遗址,该遗址面积约20平方千米,在地表采集的陶器、石器及玛瑙碎片等遗物,为研究居延地区史前文化东西交流及其多样性提供了线索和例证。
在探索史前欧洲文化互动的宏大叙事中,钟形杯文化 (Bell Beaker, BB)始终是考古学界最迷人的谜题之一。这种以独特铃形陶器为标志的考古学现象,在公元前2800-1800年间遍布整个欧洲大陆,但其传播机制与文化内涵仍存在激烈争论。波兰东北部作为BB文化分布的东北边缘地带,长期以来被学界视为受 ...
18 天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年匠心坚守 将陶器技艺融入生命
2024年6月,桑珠被评选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与彭岗陶器技艺的缘分已延续27载。
陶器表面用矿物颜料混合树脂(如柯巴脂)施以彩绘。 展出的这些陶器大多数用于宫廷和祭祀场合,内容反映了玛雅人对于宇宙、自然的崇拜和统治 ...
两万年前的陶器 2012年6月28日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张弛教授等人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仙人洞遗址两万年陶器”的文章,将中国早期陶器出现的时间确定为大约两万年前。 这是目前世界已发现陶器的最早年代。
相对于陶器来说,原始瓷的瓷土比较细腻,同时又是施釉的,所以原始瓷实用器物较多,即如碗、杯、盘等与人的 嘴巴直接接触器物类较多。 相对瓷器来说,陶器的器型一般都比较大,所以陶器则以存储器为多,古人大多用陶器来储存谷物和水等。
位于冲绳本岛中部的读谷村有一处陶器之乡,这里集中分布着大量陶器工坊,是颇具人气的观光游览区。游客可以一面欣赏传统“登窑”(即“阶级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