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作为“香花佛事”表演项目之一的铙钹花,是侨乡梅州及周边客家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是客家民众在进行传统人生礼仪“香花佛事”时僧人穿插进行的一种相似杂技的技艺表演。铙钹花流入梅州可考历史已有400多年,于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日记者专程 ...
核心提示:掷铙钹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而这具有泉州特色的民间舞蹈,现已处在濒危状态,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甚至连很多 ...
谈到铙钹花的传承前景,释宝华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说,过去梅县、兴宁、五华、蕉岭等地都有僧人表演铙钹花,但现在除了梅县、兴宁,其他 ...
福州评话演出道具折扇、斑指、铙钹、手帕、竹筷、醒木。李南轩 摄 中新网福州7月27日电 (陈丽霞 王敏燕)“评古话今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 ...
掷铙钹为男性独舞,动作刚健用力,技术性强,表演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 由于体力消耗大,表演时通常由二人轮流进行。
张爱仙带领团队参加民俗展演活动团队表演团队表演 鼓阵排开,令旗挥舞,铙钹翻飞。激昂时,如山河咆哮,声浪直抵云霄;舒缓处,似汾水潺潺,轻盈拂过心尖……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下来,击者忘我,听者动容。2008年,太原锣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谈到铙钹花的传承前景,释宝华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说,过去梅县、兴宁、五华、蕉岭等地都有僧人表演铙钹花,但现在除了梅县、兴宁,其他 ...
泉州晚报讯(记者 吴志明 戴涵琦 文/图)两个铙钹在手,加上一两根细细的竹竿,又或者是一根七寸短木棒,在鼻、耳、眼、额头、牙齿甚至双脚的配合下,就能演绎出40多种不重复的招式,这就是安溪清水岩流传了400多年的民间绝技“弄铙钹”。近日,这门技艺入选了安溪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 ...
据清水岩住持僧口口相传,弄铙钹发源于唐文宗时期,清水岩弄铙钹技艺约始于明嘉靖年间。1564年,乡人请高僧正隆到清水岩主持岩事,他带来30多个徒弟的同时也带来弄铙钹技艺,至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
今年以来,江庄镇铙钹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建百姓大舞台等工程,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连日来,铙钹村公共厕所改造提升 ...
福州评话演出道具折扇、斑指、铙钹、手帕、竹筷、醒木。李南轩摄 中新网福州7月27日电(陈丽霞王敏燕)“评古话今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 ...
本次展演内容丰富,除《百花亭》《巴黎圣母院》《献铙钹》外,还有融入福建闽剧、叙述中国茶文化历史内涵的舞蹈《采茶》,提线木偶戏《钟馗醉酒》,以及用高甲戏演绎的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作品《吝啬鬼》。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