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赤脚医生”的叫法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人民公社时期。1968年夏天,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红旗》杂志刊发了《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文章一开头就写道,“‘赤脚医生’是上海郊区贫下中农对半医半农卫生员的亲热的称呼。” ...
赤脚医生:村医的政治化身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明子 发于2021.11.8总第1019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农村行医54年以来,马文芳还是习惯被乡亲们喊为 ...
即将到来的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在江西省共青城市,有一位年仅23岁的“00后”村医吴静怡,已在涂山村卫生室工作一年多。吴静怡就是涂山村人,她的爷爷曾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为村民服务了五十年。小时候,吴静怡常常跟在爷爷身旁,看爷爷出诊。多年的耳濡目 ...
“赤脚医生”到岗后,各个生产大队都为他们建立了大小不一的卫生室,配备了一些最基本的医疗器械和药品,“赤脚医生”还就地取材,在附近 ...
赤脚医生在给孩子看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赤脚医生”背着红色“十”字药箱匆匆行走的身影,成了农村集体经济时代经典的画面之一。 本报1 ...
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名词,特指“半农半医”的农村一线医疗人员。他们并非正统科班出身,却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凭着一针 ...
在湖南,赤脚医生不仅在农村传播了医疗卫生知识,还有效地控制了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内的多种疾病的肆虐。 赤脚医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而消失,但赤脚医生时期农村的医疗卫生制度为后世提供了借鉴。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邢志刚 张晓培)12月14日,在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王桂珍逝世一周年之际,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在徐州医科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 ...
赤脚医生首先是农民,放下药箱下地,背起药箱出诊,靠生产队的工分生活,所以养得起;赤脚医生就生活在村民中间,可以随叫随到,不分时间 ...
邱老先生说:“赤脚医生是我们当地百姓对农村卫生人员的习惯叫法,最早是上海文汇报记者发文介绍赤脚医生,后来人民日报转载,毛主席题字 ...
随着西药价格的下降以及供应链的完善、采摘中草药的困难、服用西药后见效快等因素,赤脚医生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西医来医治病患。而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