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868年,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前往德国度假。 他不敢声张,大半夜才出发,生怕被人发现。 度假一说不过是掩人耳目,此行真正的目的,是去赌博。 他预感自己一定能赢钱,结果却输得一塌糊涂。 绝望之际,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天立誓:绝不再赌!
近年来,盲盒经济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从最初的玩具衍生品到如今涵盖潮玩、美妆、文具、食品等多个领域,盲盒已从一种小众爱好演变为席卷全年龄层的消费现象。泡泡玛特等头部品牌的上市、联名款盲盒的抢购热潮,以及二手平台上天价隐藏款的交易,无不印证着这一市场的火爆。然而,在盲盒经济持续升温的背后,一个关键问题逐渐浮现:消费者究竟是在为“惊喜感”买单,还是陷入了类似赌博的“赌徒心态”? 盲盒经济的崛起:从猎奇到 ...
最经典的赌徒心理就在“疯狂阶段”。 因为一个在赌场上尝到甜头的人,第一,很难急流勇退,适可而止;第二,很难不拔剑四顾,顾盼自雄,放手 ...
“'赌徒谬误”的错误在于,它把“大数法则”中出现的概率,盲目运用到“小数事件”中。 它认为抛硬币时,如果连续出现了多次正面,那么下一 ...
究竟选用“赌徒”策略(就是做期权的买方),还是选用“赌场”策略(就是做期权的卖方),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探讨一下“赌徒 ...
赌徒谬误不仅限于靠运气取胜的游戏,在任何存在运气或概率成分的领域都会存在这种现象。 换句话说,它几乎无处不在。 例如生男生女的问题。 某对夫妻已经连生了2个男孩了,很多人会相信第三胎会是个女孩。 实际上并不是,生男生女的概率依旧分别是50%。
那名赌徒所忽略的是,每次硬币投掷都是一个独立事件,前面抛掷中发生的情况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件没有任何影响。 其实,赌徒对于第6次的 ...
《赌徒》将于2月28日到3月3日在台北戏剧院演出。 《赌徒》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当年他就是被赌债逼急了,只花26天就完成这部小说。
受伤的赌徒今年36岁。 这群逃跑的赌徒,在看到有一名同伴被枪击中受伤后,便停止了逃跑,反而直接折回现场将开枪的警察给围住了,想要让开枪的警察对此事负责。 开枪的警察表示,他并不是有意开枪的,拿枪只是因为当时现场人员众多,自己是拿枪自卫。
原标题:严歌苓新作写赌徒故事 曾四入赌场体验“赌博” 在2011年的小说《陆犯焉识》之后,严歌苓的笔触回到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中,1月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