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5年8月16日,上海书展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展台迎来了一场古韵悠扬的经典阅读活动——“把三千年传统文化的浪漫唱给你听——《诗经之乐》阅读分享会”。活动由图书作者、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副教授于浩老师主讲,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郑丽珠女士参加了 ...
“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你是否想过,《诗经》中传唱了三千年的“采蓝”场景,如今在上海嘉定就能亲身体验?那一抹东方靛蓝便是药斑布,俗称蓝印花布,“药”=染色原料蓝草,“斑”=漏板刻印后的花纹,这 ...
8月18日,在运河区向海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植物扎染技艺传承人陈丽正手把手教孩子们扎染技艺。“‘终朝采蓝,不盈一襜’出自《诗经》,所提的‘蓝’即‘蓼蓝’,就是我们今天用的一种染料。”陈丽一边示范,一边讲述《诗经》中的植物故事。
我社《楚辞译注(彩图珍藏本)》特装版自问世以来便受到读者的热情关注——首印5300册上市即告售罄,当当彩色刷边版二印6300册一周内被抢购一空,立即启动三印,累计销量近三万册。这部承载着屈原浪漫主义情怀的经典之作,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交相辉映,共 ...
此次活动以“沉浸式文化溯源”为核心,通过2天行程,带领师生深入房县诗经文化核心地标。首日,师生们探访了青峰大裂谷景区,漫步彩虹栈道,聆听溪涧潺潺,观赏“龙潭坎”飞瀑的壮丽奇观;随后走进中华诗祖尹吉甫的宗庙宝堂寺,通过碑刻铭文与文物遗存,与《诗经》采风 ...
自古以来,《诗经》的影响力超群,没有任何文本比得上。一位评论家称,《诗经》是"汇集了人心与脑力的经典作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 ...
甚至可以说,没有《诗经》,也就没有中国古代诗论。 总之,《诗经》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中国诗歌的性质、基本形态、诗歌观念和发展方向,甚至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不可逾越的高峰。 《诗经》当之无愧地是中国诗歌的伟大自觉。
师生们漫步青峰大裂谷景区。记者 刘昆 摄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冰客 ...
纵观《诗经》的国际传播历程,汉字文化圈各国引进并研读《诗经》的目的,在于学习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与文化;欧美文化圈各国则通过译介与阐释《诗经》,了解中国绵延千载的儒家文化,进而探寻中西文明之间的异同。
《诗经》的征役诗既表达了周人爱好和平、反对穷兵黩武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同仇敌忾、保卫和平的坚强决心,同样具有极强的典范意义。 《诗经》表现人民四季劳作、期盼和贫困,显示两周时代诗人关注民生、关注底层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从时间上看,《诗经》距离我们不可谓不远,但如果回到生活,就会发现《诗经》一直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 我们日常挂在嘴边的“独领风骚”“逃之夭夭”“泾渭分明”这些词语便出自《诗经》的诗篇,我们时常赞美的夫妻和睦、上下和乐等都在《诗经》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对《诗经》做出颠覆性解释 华西都市报:“硕鼠”是“诗经”时代的“网络谣言”;“窈窕”二字与“苗条”绝没有半分关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并非男女之间的誓言,而是男人之间的约定;“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伊人”不是“美女”,而是老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