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清朝最有权有势的臣子之一,和珅,一生得宠,却在乾隆死后短短几日,被嘉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抄入狱。 坊间传言,他临死前,曾打开乾隆赐给他的“保命诏书”,原以为能死里逃生,结果那诏书上,只有三个字。他脸色骤变,彻底绝望。这三个字到底是什么?一纸诏书,是否真能护住他的命?又为何最后反成催命符? 和珅这个名字,在清史上绝对算得上“响亮”。不是因为他治国有功,也不是因为他战功赫赫,而是因为他“贪”。贪得震 ...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点,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全日本广播宣布接受中、美、英三国发出的波茨坦公告,决定实行无条件投降。这一广播,虽然被许多人解读为日本正式宣告投降的标志,但实际上,日本天皇并未直接提及“投降”一词。天皇所宣读的文件是《终战诏书》,而非正式的《投降诏书》。
诏书中还明确记述了刘贺去世后豫章太守廖为海昏侯国存灭的上书,“大鸿胪初上子充=国=疾死复上 子奉=亲=复疾死是天绝之”(注:“=”为重文号 ...
这是一份来自公元前的汉廷诏书,上面不仅有各级“行政长官”的名字,还有汉宣帝刘询的批示;这份诏书从国都长安出发,跋涉千里来到豫章郡和 ...
这是一封很有名的诏书,也是一封很复杂的诏书,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却藏尽了风云乱世各种角色的较量与妥协——被迫下台的帝王家,暗藏 ...
海昏侯墓出土的“除国诏书”显示出大量史书未记载的信息,由此可以确定海昏侯刘贺准确的逝世时间为公元前59年10月6日。根据“除国诏书”的 ...
正在修复的“垫中诏书阁”。 聂秋 摄 飞檐翘角,画壁雕窗,古色古香的“垫中诏书阁”曾收藏清道光帝诏书、诰封衣冠、钦赐御宝,耸立在垫江 ...
讲座题目:秦代两诏书的文本解读与史事探析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平台”系列讲座第十四场 主讲人: 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 ...
8月15号是日本战败纪念日。日本公文书馆公布了当年昭和天皇签署的停战诏书。有民众质疑,诏书中没有提及侵略,日本似乎反过来扮演了受害者的 ...
这份“诏书”的文本与日本投降书一起,于8月20日交予日本代表河边虎四郎,要求日皇签署,并由全权代表在投降书签署当日呈交麦克阿瑟,同时向 ...
诏书的内容明确表示日本政府以及天皇本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向日本发出的《波斯坦公告》。 这是经过日本时任政府、内阁成员确认的。
2015年,时值《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70周年。前者是日本军国主义武力崛起的第一个巨大的侵略“成果”,“大日本帝国”因此而崭露头角于国际舞台;后者为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的自供状,帝国崩溃的告白书。从1895~1945年,两者之间相距的50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