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清朝最有权有势的臣子之一,和珅,一生得宠,却在乾隆死后短短几日,被嘉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抄入狱。 坊间传言,他临死前,曾打开乾隆赐给他的“保命诏书”,原以为能死里逃生,结果那诏书上,只有三个字。他脸色骤变,彻底绝望。这三个字到底是什么?一纸诏书,是否真能护住他的命?又为何最后反成催命符? 和珅这个名字,在清史上绝对算得上“响亮”。不是因为他治国有功,也不是因为他战功赫赫,而是因为他“贪”。贪得震 ...
这是一份来自公元前的汉廷诏书,上面不仅有各级“行政长官”的名字,还有汉宣帝刘询的批示;这份诏书从国都长安出发,跋涉千里来到豫章郡和 ...
诏书中还明确记述了刘贺去世后豫章太守廖为海昏侯国存灭的上书,“大鸿胪初上子充=国=疾死复上 子奉=亲=复疾死是天绝之”(注:“=”为重文号 ...
1945年,世界见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然而,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却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疑问:为何是9月3日,而非日本正式投降的8月15日?这其中,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让我们先回溯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二战的策动者——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
这是一封很有名的诏书,也是一封很复杂的诏书,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却藏尽了风云乱世各种角色的较量与妥协——被迫下台的帝王家,暗藏 ...
逊位诏书颁布10天后,上海《申报》于2月22日以《清后颁诏逊位时之伤心语》为标题报道说:“此次宣布共和,清谕系由前清学部次官张元奇拟稿 ...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刘贺墓中曾出土了5200余枚简牍。日前,海昏简牍研究团队从这些简牍中释读出一封诏书——国除诏书。据诏书整理者、中国 ...
正在修复的“垫中诏书阁”。 聂秋 摄 飞檐翘角,画壁雕窗,古色古香的“垫中诏书阁”曾收藏清道光帝诏书、诰封衣冠、钦赐御宝,耸立在垫江 ...
2015年,时值《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70周年。前者是日本军国主义武力崛起的第一个巨大的侵略“成果”,“大日本帝国”因此而崭露头角于国际舞台;后者为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的自供状,帝国崩溃的告白书。从1895~1945年,两者之间相距的50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 ...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这同时意味着中国人民的抗日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