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整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于彩漆钟架之上,总重量超过5吨,是名副其实的“礼乐重器”。巧夺天工的铸造技艺、丰富生动的雕刻纹饰,都令人叹为观止。更为难得的是,历经两千多年漫长岁月,它的音乐性能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文物如同星辰,闪烁着过去的光辉。今天,我们将通过两件神秘的编钟,揭开晋侯稣钟的“身世”真相。这套编钟不仅是西周时期的珍贵遗物,更是一段近3000年前战争的见证。 晋侯稣钟,源自1992年在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的两件青铜钟。钟上刻有铭文“年无疆子子孙孙”和“永宝兹钟”,这两组铭文看似不起眼,却为我们揭开了晋侯稣钟的历史谜团。曾经有14件青铜钟漂泊海外,经过多方努力 ...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李翌,李煦,孙夏2018年,是曾侯乙编钟出土40年。它的复制已是被反复研究的课题,古人技艺逐步得到复原。湖北省博物馆 ...
长江网讯(记者唐婕) ...
曾侯乙编钟共出土六十五件,其中有一件是楚王赠送的镈钟。 编钟上刻有标音的铭文,反映了当时曾国、楚国和郑国的律名,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
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对随州曾侯乙编钟文献价值的国际认可,作为公元前5世纪唯一存世的有声文献,编钟的铭文与乐音构成了不可替代的“活态档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其为“人类音乐史的奇迹”。为深入宣传这一文化 ...
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忠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朱熙勇 编钟是盛行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宫廷乐器。随着历史朝代更迭,秦汉以后编钟的铸造工艺 ...
曾侯乙编钟以美妙空灵的音色,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做“穿越时空的魅力”。 在中国乃至人类考古史上,这是第一次使用2400多年前的乐器做现场演奏会。
如今整理调研资料时,学宫的模样总会浮现:午后阳光穿过窗棂,在孔子像前投下长影,编钟的余韵尚未散尽,檐角的色彩在暮色中渐渐沉静。这些美好不该只属于少数人。或许我们的报告还显稚嫩,建议也未必成熟,但只要能让多一个人愿意走近它、了解它,这次三下乡就有了分量。
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对随州曾侯乙编钟文献价值的国际认可,作为公元前5 ...
编钟是独属于中国的打击乐器,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编钟有着多个之最,比如规模最大、音律最全、保存最为完整等等,但是鲜有人知的是 ...
“天子长安”编钟总策划者、设计者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校长黄藤介绍,编钟从策划、设计到铸成历时十年,全套编钟严格遵照周朝礼乐制度中“天子宫悬”的规范铸造而成,规格居礼乐制度排序最高等级。为了演奏“天子长安”编钟,西安外事学院为其专门建造了鼓乐大剧院,聘请来自专业领域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