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随着一段欢快的节奏响起,舞台上灯光乍亮,演员们手持“铰子”登场。“铰子”形似小钹,系着红绸,在演员手中灵活翻飞、开合有度。据了解,“翻山铰子”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前不仅登上中央歌剧院舞台,更是远渡重洋赴马来西亚、韩国交流 ...
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小巧玲珑,风格典雅,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 2008年,伞制作技艺 (西湖绸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
香云纱是一种经过表面涂层处理的小提花绸,这种涂料来源于广东一种叫山薯莨的野生薯类植物的汁液。以山薯莨的汁水为天然染料,对坯绸反复多次浸染,染得棕黄色的半成品后,再用富含铁质的黑色塘泥对其单面涂抹,并放到烈日下曝晒。待泥质中的铁离子和其他生物化学成份与薯莨汁中的鞣酸充分反应,生成了黑色的鞣酸亚铁之后,抖脱塘泥,清洗干净,就成了面黑里黄、油光闪烁的香云纱。
新成立的吉利尔潞绸集团致力于精心打造“潞绸”品牌,让潞绸技艺得到更好地传承。 公司现有10大系列上百种产品,主打产品定位在新娘潞绸被 ...
NEWS彩绸翻飞间流淌乡土文脉,鼓乐铿锵中播撒文明新风。日前,安山乡秧歌汇演在双合村文化广场火热上演。来自友谊、寿山双志、大众等10支秧歌队齐聚一堂,用鼓点传递新文明理念,以舞姿诠释新农村风貌。汇演现场,队员们身着艳丽服饰,头戴缀满绒球的五彩头饰,在 ...
宋志明制作西湖绸伞。黄湖镇 供图 中新网杭州1月29日电 (王逸飞 姚玲玲)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诸多非遗元素呈现于舞台。在节目《借伞》中,叶童与赵雅芝登场后所用道具西湖绸伞,将观众再次“带回”到西湖畔的烟雨蒙蒙中。这把伞来自杭州余杭区的一个美丽乡村,出自西湖绸伞技艺国家级 ...
20世纪30年代,杭州实业家都锦生,组织工人试制西湖绸伞。耗费一年多时间,终于用杭州本土的淡竹和丝绸为原料,以江南地域文化、西湖人文风景 ...
近日,岱岳区天平街道九女山社区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红绸舞动,腰鼓震天,太极如画,瑜伽静心,社区居民以多元形式诠释健康生活的美好图景,不仅展现出居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更为社区文化注入蓬勃活力。在社区活动室,20余名舞蹈爱好者伴随着明快的节奏挥舞 ...
西湖绸伞第二代传承人宋志明告诉记者,因经费及学徒等原因,西湖绸伞技艺即将面临失传,作为传承人的他,不排除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将这门 ...
潞绸织造技艺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璐绸非遗制造工艺呈现出犹如刺绣的立体效果。 (摄影:虞鹰) 璐绸非遗制造工艺呈现出犹如刺绣的立体效果。 (摄影:虞鹰) 参访团一行在吉利尔潞绸文化园合影。 (摄影:虞鹰) ...
1 天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西宁“搭红礼”里的新风传承
本文转自:西宁晚报七八月的西宁,一条红绸就能承载许多期许。当学子们手持大学录取通知书,长辈将鲜红的绸缎披于学子肩头,这便是在河湟地区流传已久的“搭红礼”。在西宁,这可不是简单的红绸堆砌,而是用最浓烈的色彩,为追梦的脚步系上故乡的牵挂,当村里长辈的掌心与红绸相触的瞬间,仿佛完成了一场文化接力。如今,这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