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元宵节里,拉着兔子灯走街串巷是很多人儿时难忘的场景。前两天,在我们报道的嘉定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陆篾竹编织技艺”市级代表性 ...
八一军魂,铸就疆土长城。 值此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走进刘耋龄博物馆,回望淮军名将刘秉璋率众巧用竹篾筑堤、以柔韧智慧定风波的治水传奇,感受其家风传承中那份躬身力行、守护家园的担当。
“藤篾背篓挎腰间,蓑衣混搭绣花裙,弩弓高举头顶,犁耙斜挂肩头。”近日,在腾冲市滇滩镇联族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当地人用一场“土到极致就是潮”的乡村T台秀,让沉睡的傈僳族老物件成了最抢镜的“超模”。7月的滇滩镇联族村,稻浪与欢呼声一同翻滚。为充分展示当地 ...
冬日的午后,暖阳洒满白鹿原,83岁的王学坤老人正在自家院子里专注地编织着灯笼。他手持篾刀,熟练地划开竹篾,然后用牙咬住,用力均匀地扯 ...
在农家小院儿,在山间平地,不时可以看到打篾鸡蛋活动的开展,仡佬族人通过打篾鸡蛋这一传统活动来表达他们的欢喜之情。 打篾鸡蛋这一传统活动比赛场地为长方形,边线长32米,底线宽18米,两长边中点的连线为中线。 以中线为界将场地分为两个半场。
” 篾刀和磨刀石 祖传的手艺平常接些古建的活路 挨过漫长的学徒岁月,周礼春终于可以独当一面了。 一把篾刀,一块磨刀石,成就了茅屋的现状。
夜夜编篾声 (散文)——谨以此文献给天下辛勤劳作的父辈们“夜长人静梦初长。”在梦中,我再次看到了那座熟悉的小瓦屋,它静静地伫立在山脚下,旁边的溪流依旧那么宁静而自由地流淌。月亮如一轮银盘高悬在空中,它的光芒洒满了整个山村。在这柔和的月光下,我仿佛看到了我那消瘦的老父亲 ...
2006年“永春篾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永春县达埔镇“中国香都·永春达埔”称号。 2017年永春香制作技艺被福建省政府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永春篾香历史悠久,其生产工艺是由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到达埔并发展起来的。 经数百年发展,如今,该镇拥有200多家篾香生产厂,香业总产值4亿多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是我国最大的神香生产基地之一,并于200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昨日,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村一香厂内,工人正在铺晒篾香。据介绍,永春县达埔镇是全国篾香四大出口基地之一,全镇现有香厂200多家,今年篾香 ...
于是,周里立即请做篾匠的地下党员赵连生特制了一担夹层篾篓,将密写的省工委向华中局的报告和程潜备忘录,一起藏在篾篓夹层中,周里计划派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