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继10月28日播出第二期《汉书》后,终于在昨天更新,播出了第三期《礼记》,精彩演绎了东汉末年大儒郑玄学礼、注礼、传礼、践礼的一生。《礼记》(三全)那么,除了节目中演绎的情景之外,郑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于《礼记》乃至“三礼”之学的发展又有 ...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继10月28日播出第二期《汉书》后,终于在昨天更新,播出了第三期《礼记》,精彩演绎了东汉末年大儒郑玄学礼、注礼、传 ...
在中国古代,思想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说,朝廷的文化政策及其配套的典章制度,构成了思想传播、演化的生长环境和有效载体。《礼记 ...
历代学者对《礼记》成书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编者、编纂时代及各篇材料来源。实际上,从长时段考察其成书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亦属《礼记》成书的题中之义。周何先生即提出《礼记》四阶段成书说:一是附经而作;二是单独成篇;三是汇编成书;四是郑注之后始有定本(《礼学概论 ...
《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内则》)”与父母去见他们的朋友,“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 (《礼记·曲礼》)”即父母没有让上前就不要贸然上前,以免影响他们的交谈。 让上前见面时,没有让退下,就不要自行退下,因为对方可能还有话要问。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但我们今天来研读《礼记》,务必要摆脱经学传统的束缚,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去解析其成书过程和各篇章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并确定它基本上属于先秦史料,从而探讨这部著作的史学价值。 《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 ...
《礼记》说“临财毋苟得,临危毋苟免”,意思是说,面对意外之财,别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得到,那样有伤于你的廉;面临危难之时,不可用苟且的手段逃免,那样有损于你的义。 职业道德。 在政府部门服务,要尽心竭力,切忌言不及义。
“礼记——中原夏商周礼乐文明展”在良渚博物院展出 探知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文化脉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7-14 10:22 ...
历代学者对《礼记》成书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编者、编纂时代及各篇材料来源。实际上,从长时段考察其成书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亦属《礼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