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我国书籍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书籍制度保持册叶,形式由线装变平装、精装,生产方法用机械化印刷,逐步代替手工印刷。书籍中,分化出杂志与报纸,概念有异而印刷同,故称机械印刷册叶时期。
一部失而复得的《红楼梦》珍本,一段尘封百年的印刷传奇——《增评补图石头记》首发座谈会日前在北京曹雪芹学会品红轩举行。与会专家以1884年上海同文书局初刊《增评补图石头记》为核心,为大家梳理《红楼梦》版本源流脉络,追溯孤本背后的收藏传奇故事。
被称为“平板印刷之父”的石版印刷术怎样诞生并传入中国?何时何地有了本土化的创新与发展 ?石印技术如何改变了人类印刷发展史?8月29日,由 ...
尽管石印本现在还是不入一些传统古籍收藏者的法眼,有的人甚至不屑一顾,尽管绝大部分的石印本目前还在千元价位上徘徊,但假以时日,它将是 ...
HUMANISTIC MEMORY《海派之源 • 人文记忆》谁推动了石印技术走进上海?这个土山湾能人真的不简单!到土山湾博物馆,你可以一睹当年“风光一时”的 ...
张青松作为本书影印出版的推动者,揭秘了这套珍本失而复得的经过:“杜老一直找不到这套书中的第一函,以为已经丢失,于是这套书长期以三函状态存在。后来在杜老师吊柜里,终于把关键缺失的那一函找到了。”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保障扫描质量,“杜老慷慨同意拆线扫描,我们请最好的修书匠人百分百复原”。他还特别强调该版本的核心价值:“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铅排+石印’《石头记》,文本依据王希廉和大某山民的评点本,通过影印 ...
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石料来源单一等原因,石印技艺在世界范围一度几近失传。古老印刷术的系统性恢复对研究印刷术的传承和发展颇具意义,近 ...
8 天
新京报 on MSN终结抄本时代的文本流变:《增评补图石头记》还原影印本发布
近日,《增评补图石头记》首发座谈会在北京曹雪芹学会品红轩举行。《增评补图石头记》藏家杜春耕,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辛德勇,中国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艾俊川,该书《后记》的执笔者张青松,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位灵芝等,以光绪十年(1884)上海同文书局初刊《增 ...
他们有购买力,对石印本,反应强烈,带动了这个市场。 所以,朱国强对石印本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他举例说,从拍卖会来看,12―20册的石印本,一般在300元以上、1000元以内。 今年博古斋春拍,标价300元的石印本大都以1000元以上价格被买走。
石印离不开手写字体制版,因此印刷的第一步,是请书法好的人用手写将文字内容写在光滑纸上,这就是我所见的这数十页书写工整的楷书版,而且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