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我国书籍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书籍制度保持册叶,形式由线装变平装、精装,生产方法用机械化印刷,逐步代替手工印刷。书籍中,分化出杂志与报纸,概念有异而印刷同,故称机械印刷册叶时期。
一部失而复得的《红楼梦》珍本,一段尘封百年的印刷传奇——《增评补图石头记》首发座谈会日前在北京曹雪芹学会品红轩举行。与会专家以1884年上海同文书局初刊《增评补图石头记》为核心,为大家梳理《红楼梦》版本源流脉络,追溯孤本背后的收藏传奇故事。
张青松作为本书影印出版的推动者,揭秘了这套珍本失而复得的经过:“杜老一直找不到这套书中的第一函,以为已经丢失,于是这套书长期以三函状态存在。后来在杜老师吊柜里,终于把关键缺失的那一函找到了。”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保障扫描质量,“杜老慷慨同意拆线扫描,我们请最好的修书匠人百分百复原”。他还特别强调该版本的核心价值:“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铅排+石印’《石头记》,文本依据王希廉和大某山民的评点本,通过影印 ...
展览现场,记者发现一枚“酸寒尉印”,以价比黄金的田黄石制成,运刀生辣而峭拔,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清代著名篆刻家吴昌硕的自刻印。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张炜羽介绍,“酸寒尉印”不仅是一枚印章,更承载着一段文人交游故事—— ...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北京曹雪芹学会品红轩内书香弥漫。《增评补图石头记》藏家杜春耕、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中国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艾俊川、《增评补图石头记》后记执笔作者张青松以及多位重量级《红楼梦》版本收藏家、鉴赏家及学者日前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光绪十年(1884年)同文书局初刊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的版本价值与收藏。作为本书影印出版推动者,张青松说,“杜老一直找不到这套书中的第一函,以为已经丢失,于 ...
尽管石印本现在还是不入一些传统古籍收藏者的法眼,有的人甚至不屑一顾,尽管绝大部分的石印本目前还在千元价位上徘徊,但假以时日,它将是 ...
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石料来源单一等原因,石印技艺在世界范围一度几近失传。古老印刷术的系统性恢复对研究印刷术的传承和发展颇具意义,近 ...
7 天
新京报 on MSN终结抄本时代的文本流变:《增评补图石头记》还原影印本发布近日,《增评补图石头记》首发座谈会在北京曹雪芹学会品红轩举行。《增评补图石头记》藏家杜春耕,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辛德勇,中国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艾俊川,该书《后记》的执笔者张青松,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位灵芝等,以光绪十年(1884)上海同文书局初刊《增 ...
他们有购买力,对石印本,反应强烈,带动了这个市场。 所以,朱国强对石印本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他举例说,从拍卖会来看,12―20册的石印本,一般在300元以上、1000元以内。 今年博古斋春拍,标价300元的石印本大都以1000元以上价格被买走。
新华社记者李惊亚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台石印机,李梦常经常去看它,仿佛看望一个“旧相识”。 “我的父亲李炳文,当年用这台石印机给红军印刷过布告。 ”家住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75岁的遵义市工商局退休干部李梦常说。
原标题:迷你《四书》比身份证还小 为光绪年间石印本(图) 定西市临洮县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在近日开展文史资料征集过程中,发现了一套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