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2024年8月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研究發現,過去常被視為農業副產物的番茄葉,其蛋白質含量可達乾重的28%,主要來源為光合作用酵素Rubisco,具備發展植物性蛋白的潛力。然而細胞壁結構、葉片老化與脂質含量等因素皆影響蛋白萃取效率。透過植物育種與製程優化 ...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話是真的!營養師曉晶發文指出,番茄不僅穩血壓、抗發炎還抗老化。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
番茄富含茄紅素等營養素。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吃番茄有助穩定血壓、抗發炎與保養攝護腺,研究發現,每天攝取110克、約一顆大番茄的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周吃不到一次者低了36%,建議食用時加熱、加橄欖油,可使茄紅素吸收率提高2到3倍,但胃食道逆流、腎功能不佳與對茄紅素過敏者,不宜多吃。
紀麗君/核稿編輯「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話反映出番茄對人體的健康價值。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番茄並非普通蔬果,而是能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此外,它更是保護攝護腺的好食材,尤其熟番茄搭配橄欖油烹煮,如番茄燉牛肉、番茄炒蛋等 ...
薛曉晶建議,每日攝取一顆中型番茄或約半杯的番茄醬製品,即可達到有益心血管與抗發炎的營養門檻。若想進一步預防攝護腺癌,建議每日茄紅素攝取量達10至30毫克,而這樣的劑量可經由100克的番茄糊,或約5至7顆大番茄達成。不過,單靠生番茄難以達到足量攝取,建 ...
小番茄是相當營養的水果,且不論單吃或料理都很適合,但你是否習慣把小番茄後,就直接將整盒連同包裝一起放進冰箱保存呢?其實只要多幾個步驟,就能大幅延長小番茄的保鮮期和美味度。就有日本蔬果達人分享了讓小番茄更耐放的簡單保存技巧,關鍵在於「去除蒂頭」。去除蒂頭的三大理由,延長保鮮是關鍵想要延長小番茄的保鮮期,最大的祕訣就是「買回來後立刻去掉蒂頭」。這麼做有三大明確的 ...
夏季高溫濕熱,易損脾胃,中醫教你 CP 值最高的「大暑養生之道」。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暑邪常挾濕氣入侵人體,容易損傷脾胃功能、擾動心神,導致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這時不妨多吃番茄,既能消暑又能防癌護心。
最新研究顛覆農業常識!刊登於《細胞》(Cell)期刊的研究指出,現代馬鈴薯的祖先竟源自900萬年前南美洲野生番茄與類馬鈴薯植物的自然雜交,這一基因融合事件改寫植物演化歷史,也讓「你說番茄、我說馬鈴薯」的戲言成真。法新社報導,由中國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
番茄是水果家族,還是蔬菜幫嗎?臺北農產臉書官方粉絲專頁公布答案,許多網友直呼「長知識了!」,原來依照大小來區分,大番茄(牛番茄)是 ...
直到十七世紀末,番茄才在義大利一帶被當做蔬果栽培。英國起初稱番茄為愛情蘋果,送給情人當做裝飾品,即使知道歐陸已開始食用番茄,也要到十八世紀中葉才普遍食用,之所以把番茄做成蔬菜料理,據說是因為迷信煮熟後能夠將毒素破壞,吃起來比較安全。 近幾年特別流行的黑番茄。 歐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