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离开中越界河景区,我们沿着五·七海堤前往参观东兴二桥国门大楼。新口岸大楼比旧口岸更有气势,它参照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风格,雄伟壮观的11层红色建筑如同一座“大鼎”矗立在北仑河边,是我国南方最高、最长、面积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门楼。
七月的靖西,层峦叠嶂的喀斯特峰丛被晨雾漫过,像披上了一层青灰色的铠甲。这座横亘在中越边境的小城,253公里的边境线串起132座界碑,古炮台的残垣在海拔800米的山巅守望百年,新时代警务站的灯火彻夜不熄。
实践团成员正在擦拭界碑。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供图 ...
木棉花开界碑红——武警广西总队崇左支队老兵退役见闻 李国闯 王斐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南国春日,乍暖还寒,晨雾似薄纱般浮在南疆山峦间。一 ...
“革命军人要始终心系国防,更要靠能力固守国门。”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至今,谢亮用双脚丈量了八桂大地千里陆海边防线,跑遍了广西全区的界碑、哨所和阵地。
“骨头比石头硬、勇气比氧气高、斗志比海拔高、素质比钢铁强”——这一镌刻在新疆边防一线的“高原精神”,是帕米尔高原军民忠诚戍边品格的生动写照,如今也深深烙印在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赣疆情·铸梦行”民族团结实践队队员心中。近日,实践队深入祖国西陲边 ...
界碑,不仅是祖国领土的象征,更是戍守边境一线军人信念的坐标。 描红完成,战友们在带队干部带领下,举起右拳高声宣誓。 铿锵的誓言,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这是忠诚的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哪怕脱下军装,这份忠诚永不褪色。 什么样的青春最美?
供图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随着中老越国际风情街开街,以“三国烟火·寻味界碑”为主题的首届界碑村乡村文化旅游节和苗族花山节活动拉开帷幕,地处中国、老挝、越南三国交界处的康平镇界碑村热闹了起来。
在新疆塔城地区萨尔布拉克草原的无人区,一条用双脚丈量的边境线蜿蜒至天际。这里是中哈边境,冬季风雪肆虐,夏日蚊虫成群,却有一位老人执着地用脚步勾勒着国土的轮廓——85岁的魏德友,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了“移动的界碑”的份量。
清晨,北部湾的海风轻拂着入海口界碑上的国徽。广西军区某部军官谢亮站在一座海防哨所前,翻看那本陪伴了他20年的地图册。 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至今,谢亮用双脚丈量了八桂大地千里陆海防,跑遍了广西全区的界碑、哨所和阵地。地图册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标记,见证着一名新时代戍边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当天,和孩子们一起清洗界碑、清理界碑周边卫生、交流护碑知识的,除了滩散小学的校长、教师,还有一位乘车两个多小时专程从防城港市区赶来的83岁老人。 老人名叫黄永腾,是防城港市及防城区少先队总顾问,也是滩散小学的“终身志愿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