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实践团成员正在擦拭界碑。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供图 ...
“骨头比石头硬、勇气比氧气高、斗志比海拔高、素质比钢铁强”——这一镌刻在新疆边防一线的“高原精神”,是帕米尔高原军民忠诚戍边品格的生动写照,如今也深深烙印在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赣疆情·铸梦行”民族团结实践队队员心中。近日,实践队深入祖国西陲边 ...
“革命军人要始终心系国防,更要靠能力固守国门。”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至今,谢亮用双脚丈量了八桂大地千里陆海边防线,跑遍了广西全区的界碑、哨所和阵地。
七月的靖西,层峦叠嶂的喀斯特峰丛被晨雾漫过,像披上了一层青灰色的铠甲。这座横亘在中越边境的小城,253公里的边境线串起132座界碑,古炮台的残垣在海拔800米的山巅守望百年,新时代警务站的灯火彻夜不熄。
木棉花开界碑红——武警广西总队崇左支队老兵退役见闻 李国闯 王斐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南国春日,乍暖还寒,晨雾似薄纱般浮在南疆山峦间。一 ...
边境线上,界碑所立之处,多在人迹罕至的山林深处,有的要爬山头,有的要下山谷。多数地方本来没有路,巡边人硬生生把路踩了出来。前几年,通往界碑的路铺设了不少石阶,但只走了3块界碑,我们来回也花了两个多小时。 凌尚前走在通往界碑的路上。
在新疆塔城地区萨尔布拉克草原的无人区,一条用双脚丈量的边境线蜿蜒至天际。这里是中哈边境,冬季风雪肆虐,夏日蚊虫成群,却有一位老人执着地用脚步勾勒着国土的轮廓——85岁的魏德友,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了“移动的界碑”的份量。
清晨,北部湾的海风轻拂着入海口界碑上的国徽。广西军区某部军官谢亮站在一座海防哨所前,翻看那本陪伴了他20年的地图册。
平时,她们是居住在边境线上的牧民,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但当执行巡边任务时,她们是战士、是旗帜、是流动的界碑。她们穿梭于界碑与边防哨所之间,用足迹丈量国土,检查边界标志和边防设施、制止非法狩猎、协助开展党的边防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夏季的烈日烧灼着头顶,冬季的风雪吹粗了皮肤,边境的沙砾磨薄了鞋底,草原的风穿透了衣衫。她们却以女性特有的坚韧,细心辨识着风吹草动,于无声处守护着 ...
最近,在群里流传着一些让人震惊的消息。据说,不止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和缅甸北部的一些地区也擅自移动了中国的界碑!他们把这些界碑挪到自己的境内,然后声称自己属于中国,还要求发放身份证和办理户籍。
当天,和孩子们一起清洗界碑、清理界碑周边卫生、交流护碑知识的,除了滩散小学的校长、教师,还有一位乘车两个多小时专程从防城港市区赶来的83岁老人。 老人名叫黄永腾,是防城港市及防城区少先队总顾问,也是滩散小学的“终身志愿辅导员”。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