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瓦西里耶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被介绍到国内的苏联当代作家之一,外国文学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副主任刘文飞昨天对早报记者说,“当他被介绍进来的时候,正好是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对外来的文学非常饥渴。另一方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样的卫国战争题材确实很讨中国读者 ...
瓦西里耶夫与夫人佐丽娅相识于1943年,创作之初,瓦西里耶夫没有工资,全家生活只靠夫人的微薄工资维持。 瓦西里耶夫经常对朋友们说,如果没 ...
俄罗斯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于昨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8岁。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享誉世界。 瓦西里耶夫 ...
据悉,瓦西里耶夫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今年的4月,不过只是在社交媒体上,他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白袜子的10种穿法”,也就是他 ...
由于这些优点,瓦西里耶夫成为了这个瞄准器的发明人,并因此被授予了红星勋章。 然而,最有趣的事情是,PБП-1б瞄准器并没有被完全放弃,而是 ...
瓦西里耶夫1924年出生于斯摩棱斯克,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志愿奔赴前线,成为一名空降兵。战后瓦西里耶夫毕业于装甲兵军事学院,曾从事坦克试验工作,后来他进入剧本写作讲习班学习,并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发表于1969年。
瓦西里耶夫表示,在这些人中间,没有今天的电视里所描绘的“超人”,他也从来没见过“超人”。 另外,这些人都很年轻,文化程度也不高,最好 ...
对我们中国读者和观众来说,瓦西里耶夫远远不如其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有名。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国家奖与俄罗斯总统奖得主、莫斯科作协与俄罗斯电影工作者协会成员、俄罗斯电影艺术学院院士。,瓦西里耶夫走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永存--理论 ...
瓦西里耶夫与夫人佐丽娅相识于1943年,创作之初,瓦西里耶夫没有工资,全家生活只靠夫人的微薄工资维持。 瓦西里耶夫经常对朋友们说,如果没有佐丽娅,他就不会成为作家。 两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了69年,佐丽娅于2013年1月去世。
对我们中国读者和观众来说,瓦西里耶夫远远不如其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有名。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国家奖与俄罗斯总统奖得主、莫斯科作协与俄罗斯电影工作者协会成员、俄罗斯电影艺术学院院士。,瓦西里耶夫走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永存【2】--理论 ...
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是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后来发生了战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讲述了几个苏联女兵在二战中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故事。小说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芭蕾舞,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苏联时代的战争小说家、《这里的黎明静悄悄》(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作者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Васильев)3月11日在莫斯科去世,享年88岁。 莫斯科作协宣布,遗体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