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之后还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元国历险记》《皮皮鲁和鲁西西》的人物造型。 他为动画片《选美记》设计的造型,还获得了上海美术电影厂优秀奖及金鸡奖提名。
叶浅予画舞还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契机,那就是他与第二任夫人戴爱莲的结合。戴爱莲是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她1930年赴英国伦敦学习舞蹈,抗日战争 ...
叶浅予除了他个人的学术造诣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他无私奉献的品格,他生前创作了大量表现人民劳动的场面、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晚年又 ...
叶浅予的速写是他漫画和国画创作的“根基”,也是自成一脉的经典。 不论绘画形式何种,叶浅予始终“像对待心爱的人那样”,对待他钟情的创作 ...
叶浅予先生自1940年代转事中国画,关注各民族人民生活,后聚集舞台、舞蹈人物,艺术为之升华,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步入盛期,如《荷花舞 ...
“宝库”单元则呈现的是叶浅予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叶浅予及其所率几名业务尖子生赴敦煌临摹学习的藏品。 据介绍,展览中共展出8幅敦煌临摹作品 ...
考察叶浅予的生平,在他生命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奇特的事件。那就是他在1946年至1947年间被美国国务院邀请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闻人去美国访问一年 ...
叶浅予很快成为《扶轮日报》的台柱,南京的几家大报的老总都想挖他过去,但他不为所动。 叶浅予1907年生于浙江桐庐县,自幼喜爱美术,悟性甚高。 1922年毕业于杭州盐务中学,后去上海谋生,进入三友实业社任绘画员,画了不少月份牌和商品广告。
叶浅予、陈丹青两人都十分热爱表演艺术,并以速写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多年的心愿和机缘促成了此次的展览。展览从两位艺术家的千余张表演艺术速写中,精心挑选出200幅原作首次进行集中展示。其中,叶浅予的速写偏重民族舞蹈,陈丹青的速写则包括中国传统戏曲、西洋歌剧以及多年来在世界 ...
叶浅予先生后来对1957年创作的茅盾《子夜》插图并不满意,认为自己“对作者所描写的三十年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以及大革命失败后 ...
据叶浅予先生说,50年代初,他与徐悲鸿先生曾经联名给旅居印度大吉岭的张大千去过一封信,邀请他一起重游敦煌。大千托印度的一个学生捎信 ...
叶浅予听了很不舒服,心想徐悲鸿把中国画家也看得太扁了。 或许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叶浅予对徐悲鸿并没有留下最初的好感,两人最终不欢而别。 叶徐再次相见是在1944年5月4日。 这一天,叶浅予在重庆中印协会举办《旅印画展》。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