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第二单元“盛世华章:流散文物的复位合璧”,讲述了新时代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龙门石窟先后有八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归故里。龙门 ...
天一阁流散书下落的追踪,是历代爱阁学人研究考证的重点。最早专门研究天一阁流散书的著名史学家陈登原,曾讨论过天一阁流散书问题。1933年 ...
有港人组织专门以“流散”在脸书上命名设立专门网站;更有讨论香港人这个族群能否在海外保存身份认同,延续抗争使命,就像当年还未有建立 ...
中国农历春节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这让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再次 ...
2023年1月14日,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在洛阳博物馆开展。 据了解,本次展览聚焦以《皇后礼佛图》为代表的龙门石窟海内外流散文物,首次系统呈现近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运用三维数字技术,通过"数据聚合"的方式,实现流散文物的"身首合一、数字复位"的数字化成果。 (张怡熙摄 ...
原标题:刘阳: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寻觅者 影视制作专业出身的刘阳爱好老北京的历史,结果他把爱好玩成了专业,并且做着一件很多人关注,却始终 ...
流散于北京东城区翠花胡同的两件圆明园御笔石刻文物,4月19日回归园中。 这两件流散文物分别是泽兰堂的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如园的嘉庆御笔“称松岩”诗刻石。 昨天,圆明园管理处与民盟中央签署文物捐赠协议。
IJNet 与 流散媒体网络 (NEMO)合作开发了 流散媒体工具包,其中包括了对流散记者面临的挑战有第一手了解的记者的过来人建议。它也包括关于流散媒体如何能 在内容上跟受众保持切身连繫 、如何 量度媒体影响力 的建议(这在独裁政权下尤其困难)以及 维持国内记者网络 的重要性。这资源包还 ...
【流散媒体工具包】如何持续服务两地受众,提供贴地信息? 作者 Cinthia Membreño Jun 2, 2024 发表在 受众参与 本文来自 IJNet 与 流散媒体网络 (NEMO)联合制作、获 巴纳森记者紧急基金 慷慨支持的 流散媒体工具包。 工具包的其他相关资源将会陆续推出中文翻译版本。
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敦煌写本57件,其中一级文物达31件,数量多,等级高,成为流散敦煌文献的重要收藏机构。8月27日,湖北省博物馆和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依托该馆特色文献资源优势,在敦煌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开展合作。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 ...
会议旨在促进21世纪的非洲及非洲流散文学的研究与交流,加强对全球化的反思与展望。 云南大学副校长胡金明、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吴笛、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益广、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谭惠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