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二次元什么的,最棒了。如果说90后的童年离不开《超级玛丽》《拳皇》《海贼王》,那么到了Z世代,这类精神食粮依旧没有从生活中消失。《哪吒2》《间谍过家家》《干物妹小埋》,以及热映的国漫《罗小黑战记》,都成了让人心动的文化IP。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就不难 ...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繁星”。他的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叫竺震旦,他就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关于《素芭》的视觉参考资料几乎为零,”Kar说,“这个故事长期以来一直以文字形式存在”。并且Kar发现全球图库中独特文化、种族和地域元素的呈现严重不足,而AI生成的面孔往往“偏西式”或通用的。Kar的目标是创造尽可能真实的人物形象,就像奥斯卡获奖历史片对视觉细节的严谨还原。
苏拉加·泰戈尔: 我与泰戈尔隔了五代人,我没有直接见过他。但我从他的文章中了解到,他很受他中国朋友们的喜爱。他曾在1924年来到中国旅行 ...
1920年代泰戈尔访华时的合影,左起为梁思成、张歆海、林长民、思厚之、泰戈尔、林徽因、徐志摩。 最近,冯唐所译《飞鸟集》引发众多争议 ...
杨斌致辞 杨斌在致辞中表示,1924年泰戈尔来到中国,在清华停留一周并演讲,留下了一段难忘的人文佳话。泰戈尔在清华的演讲,对今天的青年 ...
今年是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诞辰150周年,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年。《泰戈尔的中国之旅》展览分泰戈尔上海之行,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太原 ...
泰戈尔后来还到紫禁城会见了废帝溥仪,宾主相谈融洽,但是泰戈尔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感受到了不和谐的气氛。 当时着力批判泰戈尔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成果的捍卫者和左翼文化人士陈独秀、沈雁冰、崔秋白、吴稚晖、沈泽民、林语堂等人。
1961年,印度驻马来亚新闻官特地把这份“泰戈尔博士专号”重印出来,连士升根据专号写下《泰戈尔游览马来亚》。 印象较深的是,连士升说,泰戈尔在新马一再发表的演讲,言简意赅,“这对于亚洲各国的觉醒,甚至每个国家都要起来争取独立的运动有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戏剧家的泰戈尔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蜚声世界的印度文化巨擘。他1913年以《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获此殊荣第一人。泰戈尔集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教育家多重身份于一身,但他有一个格外重要的身份却一直被人们忽略——泰戈尔不仅在印度现代戏剧史上 ...
印度诗人和社会变革家泰戈尔一直致力于将艺术、教育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上世纪20年代,他在印度桑坦尼克坦地区实施乡村建设计划,并创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