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印度著名文学家、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接到梁启超、蔡元培的邀请,前来访问中国。在1924年4月至5月间 ...
当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1916年出版《飞鸟集》时,这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或许未曾预料,这部由325首短诗组成的诗集将成为跨越世纪的文化现象。《飞鸟集》以其惊人的穿透力,证明了经典文本超越时空的“震颤效应”。这种震颤不是一时的轰动,而是持 ...
十七岁的肖老师,曾深深地被泰戈尔诗集所吸引,因为囊中羞涩常常到旧书店“蹭书”。读到这里,眼前似乎浮现出高中时为了能多读一点课外书,经常往图书馆跑的我。那个时候为了能尽快把书读完再去借下一本书,我常在宿舍熄灯后偷偷开一盏小夜灯,不知不觉就读到后半夜。有一次不小心把舍友吵醒了,因为看的太入神,她低声怒吼了三遍我的名字我才听到,而后悻悻地关了灯。可那本书的内容一遍一遍在我脑海里闪现直至今天,我也还记得清 ...
泰戈尔15日听到获奖消息,高兴之余,颇感意外。 11月23日,泰戈尔在圣蒂尼克坦芒果园举行的庆祝会上说:“几天前,我缘何从国外获得荣誉,我至今也不太明白。 我坐在大海的东海岸,向他(指上帝)呈献祭品,他在大海的西海岸伸出右手,收下我的祭品。
泰戈尔回国后,两人保持书信来往,惺惺相惜。 徐志摩在信中称泰戈尔为“大哥”,泰戈尔则精心为徐志摩取选了一个优美的孟加拉语名字“素思玛 ...
AI修复,给大诗人泰戈尔上色。近日,一段泰戈尔1930年演讲珍贵影像被AI修复还原,上色后的泰戈尔还真比想象中白了不少。 当近百年前的黑白影像 ...
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梨园泰斗、戏曲界魁首;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作家之一。而梅 ...
1913年,泰戈尔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西方作家,正如潘卡杰·米什拉 (Pankaj Mishra)在2012年的著作《来自帝国的废墟》 (From the Ruins of Empire)中写到的,他也是“在一个近乎完全由西方机构与个人统治的知识分子小环境中,唯一来自亚洲的孤独声音”。在当年,茅盾、郑振铎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
古冈在讲座中将带我们回顾泰戈尔的爱情诗,深入剖析其中的情感与哲理。他认为,泰戈尔的作品总能让人在悲欢交融中找到力量,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当下生活多么苦涩,未来总会给予我们温柔的慰藉。诗歌的力量不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其所传达的情感共鸣。
中文世界中的泰戈尔一直就不是真形象,从郑振铎、冰心的贩卖来私货开始,一代代无聊文人慑于泰戈尔的国际知名度而不懂装懂,挥洒着伪格言与小情绪来向这位诗哲“致敬”。冯唐并不是泰戈尔最合适的译者,但他不过是延续了一直以来的误读,而且又向前迈了一步。
” 第二天,泰戈尔将赴太原。 中午,梅兰芳和梁启超、齐如山、姚茫父等社会名流在丰泽园饭庄设宴为泰戈尔饯行。 席间,泰戈尔再次高度赞扬了梅兰芳的精湛表演,然后直言不讳地对《川上之会》这场戏的布景提出了诚恳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泰戈尔到杭州后,下榻当时的西湖饭店。图为从杭州君悦酒店顶楼(西湖饭店旧址附近)俯瞰西湖。 记者 陈中秋 摄 100年前的春天,泰戈尔曾在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