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影片不仅是人物传记,更深入探讨了思想、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复杂联系。它再现了1960年以色列宣布逮捕前纳粹德国高官阿道夫·艾希曼的历史事件,并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的经过。
汉娜·阿伦特。 1951年发表的《极权主义的起源》是阿伦特的成名作,此书的学术影响也是她真正立足于北美学界的起点和基石。
吸烟者正是远在美国的汉娜·阿伦特。 那是1961年,以色列的摩萨德特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外绑架了战犯阿道夫·艾希曼,并把他引渡到以色列接受 ...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图片来源:CFP【披沙沥金】什么样的人会被汉娜·阿伦特所吸引?为什么爱这个世界这样难?我没有“主义”,但我想要 ...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和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历史和哲学的核心问题 ...
汉娜·阿伦特 (1906-1975 )是德裔美国政治理论家。她出生于汉诺威附近的林登,在柯尼斯堡长大,师从海德格尔等人学习哲学,并在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国家社会主义者掌权后,她于1933 年逃往法国,1941 年移民美国。阿伦特因其对极权统治的深刻剖析而闻名,著有《极权统治 ...
作为一个政治学出身的学生,我多年来为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所吸引。在写博士论文(2008年以《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 ...
汉娜·阿伦特。 1951年发表的《极权主义的起源》是阿伦特的成名作,此书的学术影响也是她真正立足于北美学界的起点和基石。 在蛭田圭看来,置身于20世纪40年代末这个历史关头,阿伦特加诸自己的任务是“回过头向后看”,问问“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理解现代人的生活经验 ——纪念汉娜·阿伦特逝世五十周年读书会 议题:个体的孤独与社会的暴政——阿伦特对社会事物的批判 2025 年是汉娜·阿伦特逝世 50 周年。这一周年纪念为我们提供了绝佳时机,缅怀这位杰出思想家,重温其人生与著作。阿伦特的著作提供了可供多样化讨论的丰富素材,所 ...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和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历史和哲学的核心问题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尽管他们作为犹太移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经历有重叠之处,但伯林非常不喜欢阿伦特,说她代表了“我最厌恶的一切”,阿伦特则 ...
1929年,汉娜·阿伦特出版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奥古斯丁爱的概念:一项哲学解释的尝试》。甫一问世,该论文就在《哲学年鉴》《康德研究》《日晷 ...
在炎炎夏日,翻开一本书成为了许多人消暑的最佳选择。8月的文学报好书榜如同一场盛宴,汇聚了多位作家的新作与经典,再次擦亮了文学的光芒。本月的书单不仅有汉娜·阿伦特、卡夫卡和威廉·特雷弗等名家的深刻人生洞见,还有徐风、李停等新生代作家的独特视角,呈现出文化精神的传承与生活经验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