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影片不仅是人物传记,更深入探讨了思想、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复杂联系。它再现了1960年以色列宣布逮捕前纳粹德国高官阿道夫·艾希曼的历史事件,并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的经过。
尽管市面上关于汉娜·阿伦特的著述已相当多了,这本《汉娜·阿伦特的三次逃离》首次以图像小说的形式来为其作传,仍是一本以视觉媒介承载思考 ...
汉娜·阿伦特。 1951年发表的《极权主义的起源》是阿伦特的成名作,此书的学术影响也是她真正立足于北美学界的起点和基石。 在蛭田圭看来,置身于20世纪40年代末这个历史关头,阿伦特加诸自己的任务是“回过头向后看”,问问“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和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历史和哲学的核心问题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尽管他们作为犹太移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经历有重叠之处,但伯林非常不喜欢阿伦特,说她代表了“我最厌恶的一切”,阿伦特则 ...
汉娜·阿伦特 (1906-1975 )是德裔美国政治理论家。她出生于汉诺威附近的林登,在柯尼斯堡长大,师从海德格尔等人学习哲学,并在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国家社会主义者掌权后,她于1933 年逃往法国,1941 年移民美国。阿伦特因其对极权统治的深刻剖析而闻名,著有《极权统治 ...
吸烟者正是远在美国的汉娜·阿伦特。 那是1961年,以色列的摩萨德特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外绑架了战犯阿道夫·艾希曼,并把他引渡到以色列接受 ...
原标题:汉娜·阿伦特:失落世界的守望者 汉娜·阿伦特出生于德国,在1933年为逃避希勒特对犹太人的迫害,离开故土,曾作为无国籍者漂泊在异国 ...
汉娜・阿伦特1905年10月14日生于德国汉诺威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在柯尼斯堡长大,此地乃康德故乡。 她后来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1928年获颁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二战期间移民美国,长期任教于纽约社会研究学院。
1929年,汉娜·阿伦特出版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奥古斯丁爱的概念:一项哲学解释的尝试》。甫一问世,该论文就在《哲学年鉴》《康德研究》《日晷 ...
像许多犹太裔的流亡知识分子一样,汉娜·阿伦特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发展也都打上了纳粹统治和二战的烙印。从她27岁时纳粹上台到她39岁时二战结束 ...
转自:上观新闻尽管市面上关于汉娜·阿伦特的著述已相当多了,这本《汉娜·阿伦特的三次逃离》首次以图像小说的形式来为其作传,仍是一本以 ...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和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历史和哲学的核心问题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