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近期,有句话在网络上频频被网友们提及:“和平建立在钱学森弹道之上,真理只在于敏构型之中”。这句话中提到的两个关键人物——钱学森和于敏,都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科学家。
2025年8月16日,我们迎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院士诞辰99周年。这位用一生践行“为国铸盾”的科学家,虽早已化作星辰,却始终在两弹城的晨光里、在民族的记忆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编者按2025年8月16日,是于敏诞辰99周年。于敏,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自主培养的杰出核物理学家,更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隐姓埋名28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为国家原子核理论填补 ...
2025年8月16日,我们迎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院士诞辰99周年。这位用一生践行“为国铸盾”的科学家,虽早已化作星辰,却始终在两弹城的晨光里、在民族的记忆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少年立志 从燕园赤子到国防尖兵 ...
关于氢弹,前几年有个让人非常振奋的消息,大意说的是全世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能长期储备氢弹技术的只有中国,据说中国只有30枚氢弹,而 ...
氢弹在美、苏、英、法等国先后问世后,世界上关于地球核末日的猜想层出不穷。 有科学家说,氢弹的诞生,意味着地球上真正出现了一种能够使 ...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时的珍贵景象,在胶片中氢弹火球十分明亮,旁边那个小的图像,其实是太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某研究所原副所长 陈幼玲:哎呀,一闪光,我们大家都不管眼睛了,把眼镜弄下来就看嘛,看见两个。
法国氢弹的开发团队也难辞其咎,在原子弹爆炸后多年,他们连氢弹构型的技术路线都没有确定下来,沉溺于激烈的技术争论和政治的反复无常中。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 ...
看看历史,美国研制氢弹时是不惜工本,为了搞清楚核弹爆炸后0.01秒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的第一颗“氢弹”自重达到82吨,从核心延伸出来长达 ...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这是氢弹爆炸的资料照片。 新华 ...
26日,话剧《氢弹之父——于敏》在天津中华剧院上演。天津市宁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天津3月27日电 (王在御 汤润青)26日,由中共天津市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