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月2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作物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水稻新质高质发展重大科技问题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人民网健康频道 on MSN8 小时
小麦抗逆绿色丰产栽培技术增产效果显著
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新疆农垦科学院和新疆农业科学院专家组成的测产组现场实打实收,在品种、播期、肥水管理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较对照田提高10.5%,增产效果显著。
亚洲栽培稻作为全球数十亿人的主粮,其驯化历史可追溯至一万年前的普通野生稻。面对全球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加剧的双重压力,如何将野生稻 ...
近日,记者从云南省珍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悉,其研发的甜龙竹高产栽培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成果显示,该技术通过优化选地、育苗、种植及田间管理流程,可以显著提高甜龙竹竹笋产量40%以上,为推广甜龙竹产业化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网健康频道 on MSN1 天
梨树栽培新模式“塑形”成功
这是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过3至4年示范种植后成功定型的“双臂顺行式”梨树栽培模式,其引种的“鄂梨2号”砂梨品种表现尤为突出,标志着该模式已具备在全市推广的条件,为我市小水果产业注入新动能。
防守就像培育多肉植物,得层层叠叠不留缝隙——这是球队独创的“农业战术理论”。把作物栽培的层次感融入防守体系,靠着这套“扎根土壤”的战术,他们连续三年取得了兰州新区职工运动会足球比赛冠军。
推荐:针对日本西南温暖地区台风季黄秋葵 (Abelmoschus esculentus L.)倒伏减产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对比掐尖栽培 (Pn)、主侧枝训练 (M-L)和单茎训练 (Sn)三种栽培方式,发现掐尖处理可延迟采收期7-14天,促进植株地上地下部生长,延长采收期达52天,产量与单茎训练相当或更高,为台风多发区黄秋葵栽培提供抗倒伏新策略。
2月9日,农学院张天真教授领衔的“棉花精准育种设计”创新团队在 Molecular Plant 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variation (SV)-based pan-genome and GWAS reveal the impacts of SVs on the speci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allotetraploid cott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