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抗战史上最为惨痛的民族记忆之一,南京大屠杀始终是抗战题材电影聚焦的核心。十几年前,《金陵十三钗》不切实际地将西方人塑造成救世主,《南京!南京!》则通过侵略者的忏悔展现其道德救赎,两者都以所谓的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正式时间点临近之际,一部讲述那段历史里一个小角落、几个小人物的影片——《南京照相馆》(申奥导演,下称《南》)来到观众眼前:1937年,南京城破,一名年轻的中国邮差阴差阳错地为一名同样年轻的日军摄影 ...
今年夏末,一部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持续领跑暑期档票房。截至8月7日,该影片票房已突破18亿元。该片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等地相继上映,与更多国家的观众见面。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当观众走进影院时,心里就像被老式快门“咔哒”定格:今天的和平与当年的硝烟之间,其实只隔着一层薄薄的胶片。那层胶片上定格着东方战场上枪林弹雨中的血与火; ...
马库斯看《南京照相馆》一度离场呕吐 ...
“我认为在暗房里涂抹银盐照片,这种创作过程中想表达的其实更多的是偶发性,也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比较核心魅力的东西。”——耿建翌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艺术家之一,耿建翌是前卫派先锋组织“池社”的早期成员,他的创作中,以描绘身份认同与周边世界之间矛盾概念的作品最广 ...
在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2023.3.18 – 2023.6.11)举办之际,UCCA将第二次带领观众通过暗房影像工坊体验耿建翌的艺术创作方法和魅力 ...
在“踪迹和生成”的暗房计划展览现场,孙瑞祥将自己的巴黎暗房研学经历编成一个悬疑故事,他是这个故事的作者,也是这个故事的观众,随着 ...
宗杰在暗房里的放大机前放大底片,暗房里不能看手机不能开灯,他经常忙起来就忘记了时间。 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事情让宗杰感动,也让他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前几日,济南的安先生找到他,想将一张保存了64年的老底片放大成照片。
” 暗房工作 以往,摄影展都只呈现最后定格影像,视暗房工作为一个机械化工艺过程,而将之排除。 随着数位化急速进展,暗房工作与影像的关系应该重新被思考。 此次展览标题“萤与日”指的是“黑暗”与“光线”,即影像从无到有的生产过程。
在数码相机和智能相机普及之前,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暗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封闭的环境里、特殊的灯光下,黑底胶片变成了一张张相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黑白、彩色胶卷冲洗店满大街都是。除了摄影爱好者,很多家庭中也都有胶片相机。那时候的黑白底片上,记录着半个世纪的记忆。
对摄影作品来说,暗房制作是第二次完成和完善艺术创作的过程。当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成为主流摄影工具,传统暗房的工作也被电脑修图所取代 ...
小印度四家零售店设“暗房” 供客人喝酒 警方日前展开执法行动,查到一间店里设置了“暗房”,那时有至少六人正在里头喝酒。 (警方提供) 涉嫌在店里设置隐蔽“喝酒区”,在无执照情况下让顾客非法聚集喝酒,小印度四家零售商店被警方调查。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