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明孝陵陵寝制度承前启后、独创新规,为其后500多年的明清两代帝陵所沿用,在中国古代帝陵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
清朝建国初期,为了稳固政权,极力贬抑明朝,尤其针对开国皇帝朱元璋大肆抹黑,意图削弱其在民间的正统形象。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康熙帝却曾六度亲自率领群臣前往朱元璋陵寝祭拜,并行三跪九叩大礼。这看似自相矛盾的举动,背后其实藏有深刻的政治盘算,既可藉由「致敬前 ...
2023年是明孝陵“申遗”成功20周年。20年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南京将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好明孝陵故事?5月5日起,中山陵园 ...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名孝陵。它在历史上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 ...
明孝陵的建造史有人说是17年,也有人说是25年,但贺云翱推算认为应该是50年左右,从1381年正式开始建造,到1431年,横跨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
明孝陵的附属建筑有很多,如专供太监祭祀用的神宫监就是其中一座,但它的建筑位置一直找不到;还有南京市民现在都知道的"孝陵卫",它真正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为了彻底侵略中国,关东军派遣了大量间谍,假扮成摄影记者、探险家或学者,几乎遍布整个中国。他们通过这些身份进行侦察,拍摄了大量关于中国各地的地理风光、人文建筑及古城的照片。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中国的自然景观,还展现了其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照片拍摄得极其精细,每一张都经过精心挑选并编辑,最终出现在日本内部刊物《亚细亚大观》上。这本刊物是由日本天皇亲自钦定的,旨在供 ...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典范,该项目依托东南大学多年积累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成果,实现了 1:1 数字化复原明初南京都城原貌及明孝陵、明故宫、明城墙、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四大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复原。
明孝陵刚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宁杭公路拓宽工程为何要对明孝陵下马坊的三组石刻进行整体迁移?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于7月16日采访了中山陵园 ...
而今的明孝陵,依旧如绚丽画卷。 阳光洒下,明孝陵神道石兽雄浑,是整个南京最美的600米。 每一寸秋意,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令人沉浸在这宁静而美妙的氛围中。 风景秀丽的钟山,其实自古以来就得到过不少著名诗人的赞誉。
明孝陵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照片取自南京中山陵管理局官网) (南京5日综合电)多名网友近日发帖表示,南京 明孝陵 景区内的 石兽 骆驼 ...
4月的南京明孝陵,春花烂漫,绿意盎然。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明清皇家陵寝,近日多了一双双“慧眼”。在神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