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我没有按部就班做一个“文科好学生”的标准样本。毕业后,我没有进体制内、也没有做传统中文系学生通常应聘的记者、老师职位,而是进入了Google、百度,从事互联网产品市场传播与商业合作。10年之后,我加入创业大军,做VR和动作捕捉,再后来,我成了一名拥有 ...
课程的指导老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杨睿之老师在开幕式上指出,传统文科教育常囿于固有范式,而本课程提供的前沿技术知识(如编程能力与AI)是理解时代发展的关键,其内容走在学科前沿。
教育部2023年的一则调研显示,全国高校文科教师中,仅12%的教师系统学习过机器学习基础,23%能熟练使用文本分析工具,超过60%的哲学、历史学教授从未接触过编程。这种能力断层源于三重障碍:一是知识体系隔阂;二是评价机制滞后;三是培训资源不足。
新文科是对传统单一文科发展范式的迭代。在信息时代,发展新文科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承人文精神,更在于其与科技深度交融后产生的独特意义,新文科可以弥补技术局限,传承文明基因,抵御技术异化,守护人文温度。新文科聚焦实践与政策问题,可破解复杂社会问题,构建社会治理新范式。新文科有助于驱动创新,以人文思维赋能科技发展。同时,新文科重塑教育,培养“人机共生”的未来人才。
"文科专业没有专业壁垒"“不考公,大多文科生就是做销售。”......文科生们对这些吐槽肯定不陌生。在对于专业的评价里,通常都是重理轻文,而现在的AI时代下,这样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当AI能够模仿莎士比亚的文风、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几秒钟生成一篇报告时, ...
2025年高考放榜季,一条“文科天塌了”的微博话题冲上热搜。当理科生手握高分冲击名校时,许多文科考生却陷入尴尬:即便分数远超本科线,依然面临“无校可报”的窘境。山东考生林林(化名)的遭遇极具代表性——470分(超一段线29分),却因选科“史地政”,在 ...
如今,尽管繁华已逝,这类专业仍然是不少家长和考生眼中的香饽饽,近两年大量的高校也在集中扩招此类专业。
2025年以来,澎湃新闻专门推出“大学2025”专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之变。今年4月,浙大哲学学院院长王俊教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文科无用论”实质是短期功利主义对长远价值的否定。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飞跃虽暂时挤压文科空间,但社会最终仍需 ...
文科生们,出路何在? 此刻也正值全国两会,对于文科就业面窄、文科薪资低等问题,多位代表提出了相关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 认为,“不在于文理科的问题,而在于自身与岗位的契合程度。
近日,中国顶尖大学在招生政策上压缩文科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复旦大学将文科招生规模压缩近一半,同时大幅增加新工科招生名额,改革后纯 ...
985文科硕士逃离民办大学教师岗 不稳定下的职业抉择!在当前就业市场严峻的情况下,许多985、211学校的硕士毕业生选择到民办大学任教,将其视为就业的最后一条退路或暂时过渡的跳板。然而,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民办大学招生持续遇冷,一些专业和院系被裁撤,没有编制保障的民办教育系统挑战着他们对稳定的渴望。 林语是西南地区一所民办本科英语老师,她毕业于985院校,拥有硕士学历。入职七个月后,办公室主任要求她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