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每当回忆起这些,王怀都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我们无线电报务员不在最前线打仗,其实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经历。 ”采访中,王怀多次这样说。
作为无线电报务员,老人虽不曾与敌人短兵相接,却和自己的战友们以另一种方式冲锋陷阵,以“永不消逝的电波”铸就抗美援朝战争的不朽功勋。
经过严格训练后,于1944年被分配到晋察冀二分区电台担任报务员,后因发报技术好,被抽调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电台做报务员。 晋察冀军区在当时是八路军所属在华北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她就这样开始了充满艰辛与挑战的电台工作。
调入报务员训练大队受训后,万众一依然保持着这种“行军式学习”的状态。 “我们学员身上除了带自己的衣服外,就是几张毛边纸、一支小铅笔和 ...
报务员的战场没有硝烟,却暗藏刀光剑影,手中一字一码事关千军万马。 “报务岗位训练艰苦、要求严格,但正是在这里我遇到了闪闪发光的自己。
报务员章师傅的电报码书。 探秘杭城最后的电报机房 还有5位老报务员坚守 杭城目前唯一的电报房在惠兴路上。曾经也是杭城的电报枢纽。 轻轻 ...
转自:人民日报(原标题:95岁新四军无线电报务员万众一讲述抗战故事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时空对话))图①:万众一敬礼。徐源摄 ...
行军时,杨瑛等报务员跟随大部队一同前行,当部队停下休息时,杨瑛和战友们就要马上架起天线,准备收发电报。 10个阿拉伯数字、26个英文字母在他们的手下伴随着滴滴答答的声响以密码的形式传输着重要命令。 电台一开机,危险往往也接踵而至。
张沈川是中国共产党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更是中共第一位无线电报务员,他亲手编制了中共第一本无线电通信密码,参与创建中共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和举办中共第一个无线电训练班,写下了充满挑战、惊险和传奇色彩的壮丽篇章,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每晚都有人在武林广场通宵排队发电报收费标准几十年未变,如今来发电报的人寥寥可数,多是些上了年纪的人杭州最后的电报房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