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中,陆游的《忧国》如同一颗闪耀的明珠。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他的诗词作品总能引发人们的思考,特别是在国家危亡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愈发显得沉重而真挚。
八、爱国爱教 忧国忧民 生逢战乱,深受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莲师敏于时事,十分关注国家的命运、发展,爱国爱教,忧国忧民。 莲师悲心广大的菩萨心肠,爱国情怀,无我利他的思想,自净其意修学佛法的体悟,时常流露于诗文的字里行间。
忧国忧民的报国之志 青年周恩来的诗歌,集中创作于辛亥革命至 五四运动 后的十年间。 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热烈追求真理,积极寻求救国 ...
陆升勋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不慕名利,不图安逸,忧国忧民,一身正气;当中华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变卖家产,组织武装,投入到抗日 ...
以“铁汉柔情、忧国忧民、文学永远”的三句话总括辛弃疾,庶几近矣!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历城县人。辛的六十八年人生,多元角色,多方成就,既是南宋时代武将,亦是诗词独特出众的文学家。
探寻李大钊留日足迹: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寻求救国图存之道---1914年,李大钊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广泛阅读社会科学书籍,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14年夏天,李大钊结识了当时一同留学日本的章士钊,后来在其创办的《甲寅》杂志中担任主要撰稿人,发表了大量有力文章。
近距离听到陛下一再重复地劝谕政治人物以国家为重,可以深切感受到那股忧国忧民的心情。(马新社照片) 我国在2018年首次经历改朝换代,迎来 ...
蒋翊武的后人已繁衍4代50多人。他的亲侄女蒋宗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前线,可谓“一门两忠烈”。“蒋翊武忧国忧民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更加有担当有责任。”蒋翊武侄孙蒋祖骏说。 在澧县,人们怀念英烈。
新华社东京6月27日电 通讯:胸怀忧国忧民之心 寻求救国图存之道——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活轨迹 新华社记者刘秀玲 沈红辉 近代以来,大批中国知识分子东渡日本,希望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成果,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
叶嘉莹讲宋文彬整理 在《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这首诗中,李商隐不仅写到了人祸,还写到了天灾:尔来又三岁,甘泽不及春,尔来是近来,甘泽是指天上下的雨。何况近来的三年,春天从来也不下雨。这是说旱灾,是大自然给的灾祸。 盗贼亭午起,强盗不是晚上才出来,亭午是正午,强盗在正午就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