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徽墨传古韵,鱼灯耀新篇。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当代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江淮文脉·思政燎原”实践团云起徽州分队于7月4日和7月5日前往歙县胡开文墨厂和瞻淇村,实地调研徽墨和鱼灯两项非遗,探寻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徽墨,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等 ...
这里,徽墨飘香,每一滴墨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每一块墨都描摹出绩溪县上庄镇文化振兴的壮丽画卷。 走进上庄老胡开文墨厂,墨香浓郁,仿佛 ...
徽墨集中区的屯溪、歙县、绩溪,都处于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内,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创新也为徽墨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许多墨厂成为旅游景点,以游客为对象的旅游纪念墨大行其道。
正值2025年中伏收官日(8月11日),西安地表温度突破42℃。未央华瑞医院治疗室内,74岁的吴大妈蜷缩在病床上,颈部结痂的疱疹像盘踞的毒蛇,“每疼一次就像被烙铁烫”。院长孔雪娟握起一管徽墨毛笔,墨迹沿神经游走处,吴大妈忽然泪崩:“这冰凉的救赎,我等了半年!” 四代百年绝技:墨渗髓鞘破“痛魔锁链” 作为孔子第74代孙创立的非遗疗法传承人,孔雪娟揭秘药墨玄机:“徽墨中蜈蚣毒素可穿透神经髓鞘,阻断痛觉 ...
如今,徽韵牌徽墨的名头越来越响,项德胜的徽墨作品目前已成为海内外藏家新宠。 比如,其作品《清明上河图》正反两面雕刻,人物面貌栩栩如生,市井叫卖呼之欲出,呈现出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价值;作品《七弦琴》获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徽墨作品金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中国日报网7月1日电(记者 曹原青 徐子茗)古人云:“得徽墨者,如名将之得良马”。 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治而得名。因其“坚如玉、研无声 ...
作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徽墨制作技艺在2006年即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锭制作精良的徽墨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 ...
项德胜为儿子示范徽墨制作技艺。 徽墨:古香斎 徽墨作品《七弦琴》2008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徽墨:八仙聚会 薪火相承,是一种行为,更是 ...
“徽墨的历史有1200多年,它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从爷爷开始,家里就一直从事徽墨生意。 爷爷传给了父亲,父亲传给了我。 儿子大学毕业后又从我这接过徽墨传承的接力棒。 这种接力将在我的家族里一直延续下去。 ”周美洪说。
作为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我的工作就是不让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周美洪21日在接受中新社 ...
中新社 合肥3月7日电 题:徽商姐妹网售徽墨 创新设计传承千年墨香 作者 储玮玮 走进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空气中氤氲着阵阵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