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常常让人联想到西汉文帝时期的“屯田”制度。在汉武帝时期,西域地区设立了屯田校尉,负责管理边境的屯田事宜。这个“屯田”制度的核心是将内地的平民迁徙至边疆,开荒种地,以此来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确保后勤供应。屯田的做法虽然与大生产有所不同,但其目的和动机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邓艾不仅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了经验,还撰写了《济河论》一书,提出了详细的论证。他在书中指出:“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
当曹操任命任俊为典农中郎将,让他率领军民在许昌开始屯田的时候,任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制度将在多年以后成为压死曹魏的其中一根稻草。 但在 ...
由于屯田既可以解决粮食等物资供应,屯田人员又可成为戍守和维持西域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所以这一措施为汉以后历朝各代所效仿。 公元640年唐朝平定高昌后,先后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南北的军政事务,并在西域开展大规模屯田。
公元前一世纪,西汉著名军事家赵充国,在青海地区采取寓兵于农的屯田治羌政策,曾使青海河湟地区呈现出“郡中乐业”的升平景象,在青海历史 ...
作者:武晶 刘琴来源:《历史评论》2022年第3期西汉创屯田西域之先河,此后东汉中央政权沿袭这一做法。两汉屯田区的建设随着中央政权统一西域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