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和新兴模式生物,但之前仅有单一参考基因组及部分重测序,尚不足以支撑基因组变异和优良基因的深度挖掘,尤其对于分子 ...
7月13日,教育部专家组对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建设项目进行现场验收。市教委副主任舒立春等出席验收会议。 7月13日,教育部专家组对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 ...
2025年9月至11月,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吕文扬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亚博县(北纬32°19′,东经121°11′)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蚕砂资源化利用专项研究。该项目聚焦蚕桑产业副产物——蚕砂的高效转化与利用,为农业循环经济发 ...
研究人员根据家蚕种质资源和区系系统,选取了137个代表性的家蚕地方和改良品种——涵盖了不同的地域、化性、眠性等主要种质特征;通过高通量重测序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等手段,较为精细地重构了从驯化到改良的家蚕品系演化历史。
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和之前发布的框架图相比,具有基因覆盖深度高、基因组组装更加完整、基因鉴定更加准确等特点,其基因组的序列覆盖度达到8.48 ...
西南大学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校科研团队成功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这是迄今动植物中最大的长读长泛基因组,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家蚕基因库数字化,创建“数字家蚕”。 研究成果作为世界家蚕基因组研究的新里程碑 ...
这绝非孤立现象,而是先民持续探索、实践与精神升华的系统性成果,雄辩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华夏大地已形成独立且先进的蚕桑认知、驯化利用体系,初步的丝织技术也已出现。这些遗存是中国“农桑立国”文明特质的源头,更以确凿物证彰显了中华民族对蚕的利用, ...
在国家973计划的持续支持下,以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研究团队,继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和重测序之后,紧紧围绕家蚕关键 ...
最终,确定家蚕是在5000年前,中国从其祖先野桑蚕驯化而来。 研究还发现,在现存各家蚕品系中,中国的三眠地方品种分歧相对较早。
此次家蚕品系大规模重测序和群体遗传学分析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 ...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驯养历史,但其驯化起源地却长期悬而未定。来自西南大学的研究团队日前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绘就了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并证实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关研究成果已由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詹帅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核心生物钟基因Cycle是控制家蚕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