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和Google前CEO、Alphabet公司(Google ...
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拉开帷幕。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和前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
如果被迫与机器妥协,我们的底线是什么?“跟上AI时代脚步的同时,人类需要更清楚人与机器的区别,并拥有尊严。”RelativitySpace执行董事长兼CEO、谷歌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旨论坛上犀利指出,人的尊严何以 ...
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拉开帷幕。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和前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
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办。前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Harry Shum)与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
作为曾分别参与领导谷歌和微软两家科技巨头的掌舵人,施密特与沈向洋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者,也是全球商业竞争的见证者。从PC到互联网、从云计算到AI,他们始终身处技术浪潮的前线。而今,两人共同探讨AI的未来,既是科技演进的延续,也是全球治理议题的前奏 ...
施密特以其推动Android系统开源的经验为例,阐述了开源对技术发展的积极作用。然而,他也承认开源存在风险,如安全限制的可移除性。相比之下,闭源模型由公司管理,相对更可控。因此,施密特提出,开源技术需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考虑实施灵活的限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这种灵活性或能为开源技术带来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Web3天空之城·城主在这场最新坦诚的交流中,施密特系统性地剖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两大核心议题:其一,是即将到来的、无人能完全准备的“超级智能”浪潮,以及我们必须如何为其注入人性价值;其二,是我们早已深陷其中、由算法驱动的“注意力经济”,以及个体如何在这场争夺心智的战争中 ...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与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的对谈中表示,中国AI在过去两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中美应该开展合作。施密特提到,过去两年间,DeepSeek、Kimi、Minimax、百度和字节跳 ...
施密特的建议则给出了操作化路径:在国际治理框架出台前,企业须先自行搭建“护栏”——可计算、可审计、可问责的安全标准。这相当于把安全市场提前内部化:企业今天花的每一美元在RLHF(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对齐研究或红队测试(模拟对抗性攻击)上,都是在购买一份“尾部风险保险”,并提前锁定未来监管博弈的议价权。谁先跑通“安全即服务”(Safety-as-a-Service)的商业模式,谁就能把合规成本转化为 ...
在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发表了引人深思的见解。他指出,当前全球AI发展的格局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在中国,领先的AI模型普遍采取开源策略,并开放权重,而在美国,情况则截然不同,主流模型既不开源也不开放权重。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是谷歌掌门人埃里克·施密特唯一国内引进作品,第一本官方公开认可的谷歌高层著作,21世纪唯一一本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