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龙净环保(600388)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稳定化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0253949.1,授权日为2025年8月1日。
烂根、死棵、死苗、枯萎.....多年来,它们如同隐匿在土壤中的“杀手”,因难以根治而被业内称为植物病害领域的“癌症”。每年,这些病害肆虐田间,致使大量作物遭受重创,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让辛勤劳作的农民们愁眉不展、头疼不已。
在生态系统的土壤微观世界里,蝼蛄的挖掘行为与栖息地土壤湿度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复杂的适应性关系。蝼蛄,这一被称为 “昆虫界挖掘机” 的生物,凭借其特有的挖掘能力,在土壤中构建起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土壤湿度则是影响其挖掘深度的关键环境因子。 蝼蛄常栖息于平原 ...
中国用肥用药量是欧美国家的三倍,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加剧,食品安全风险与生态压力交织。在这样的背景下,博创息壤(深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唤醒土壤土著微生物”为核心技术,掀起一场农业绿色转型的再生革命。
火星看起来荒凉无害,但科学家对它的土壤,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敬畏”的克制。几十年来,NASA、ESA甚至中国都在火星上钻土挖坑,可奇怪的是,谁也没敢真的把一撮火星土带回来。 到底是在怕什么?是怕里面藏着什么?还是怕我们自己还没准备好?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 ...
本研究针对南美温带草原转为农田导致的土壤生态问题,通过宏基因组技术解析了乌拉圭地区草地与轮作农田的微生物组差异。研究发现农业活动导致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病原菌富集,并伴随氮磷循环基因和微生物残体(necromass)降解酶(如GH23、GH102)的减少,揭示了农业集约化对土壤碳汇功能和养分循环的长期负面影响,为可持续土壤管理提供了分子层面的科学依据。
“人们关注土地的粮食产出,关注化肥、农药,但很少有人了解,土壤环境的不合理,使得每亩地每年损失100公斤粮食,而我们的目标,是夺回这100公斤,并且让地越种越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团队首次将“植物-土壤反馈”理论引入农田生态系统,并揭示土壤“越种越好”的反馈机制,该成果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近日,新京报记者对话张福锁,解读藏在土壤深处的秘密。
塑料污染治理新突破!研究人员从垃圾填埋场土壤中分离出Arthrobacter sp.菌株,通过Illumina Nextseq? 1000测序获得3,746,011 bp基因组,鉴定出11个潜在塑料降解基因。该菌株在60天内使聚丙烯 (PP)重量减少8.04%,低密度聚乙烯 (LDPE)减少3.13%,为生物降解塑料提供了新候选酶资源。
土壤修复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市场需求巨大,但根据我国“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土壤污染防治思路,这是从保障农产品安全以及人居环境安全出发,结合实际精准施策。未来,土壤修复工程项目依然保持分情况、分地区开展建设的稳定发展,而咨询类项目,因 ...
前瞻保守预计,2023年,中国土壤修复项目数量达4050个,项目总金额为168亿元;至2028年土壤修复项目5360个,项目总金额为210亿元,复合增长率在5%左右。 未来,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完善法规体系、土壤修复系统性程度提高以及适应环境友好型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