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年7月11日出生于纽约,“耶鲁学派”批评家、文学理论家。布鲁姆1951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55年获得耶鲁 ...
编者按:10月14日,当代极为重要的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纽黑文去世,享年89岁。布鲁姆是个狂热的文学读者,也是极具个性的批评家和经典文学 ...
”弋舟说,哈罗德·布鲁姆从18、19世纪的文学传统中塑造出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西方精神。 前苏联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也与布鲁姆一样,他们身上好像都有某种共通性——塑造着某种俄罗斯精神。 “而我们今天还缺乏有总体性、归纳性的批评家。 ” ...
哈罗德·布鲁姆: 实际上我不希望列一个一清二楚的名单,出版人坚持要那样才行。我没有参考任何其他著作,自己开列了那个名单,虽然很长,但 ...
今年年初,译林出版社推出了美国“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一书的中译本。在政商精英、娱乐明星的强势话语权 ...
原标题: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贡献与遗产 美国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著作等身,他的“解构主义批评”“影响的焦虑”论、“西方正 ...
11d
重庆日报 on MSN【百本好书送你读】杨不寒|一个家族浮沉聚散的见证——读《长辈的故事》有感
读一部文学作品,完全可能是为了纯粹的审美愉悦。那些奇异的幻想故事,跌宕婉转的情节,风格化的修辞,对灵魂深渊的勘探,总是能从不同方面满足我们的阅读期待。然而,面对一本他人的家族史和回忆录,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1930—2019)提出的那个问题就变得更为严峻了:“如何读,为什么读?” ...
被布鲁姆反复提及的他一生中的“四场战争”,其中三场几乎全在布鲁姆的晚年展开——以1994年《西方正典》的出版为标志,他先后抵制过三种文学 ...
哈罗德·布鲁姆的“给孩子”系列朋友的女儿4岁的时候,她的学者爸爸给她读了某本厚书中的一个故事——《瓶中灵魔》,她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故事和这本名叫Sto⁃ries and Poems for Extremely In⁃telligent Children of All Ages 的书。作为编辑、也作为母亲的我可以想象,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一扇窗就此打开 ...
雪莱的诗歌《两个精灵》使读者对初恋耿耿于怀,对它是怎样发生的惊叹不已。 然而,心情是变化的,今天我却更喜欢普希金的《黑桃皇后》以及爱德华·利尔的《鼻子发光的人》。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传统中最有原创性和最有煽动性的文学批评家 ...
本期“一周书单”的主打推荐书目,是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不似骄阳》。此外,本周书单从文学、哲学、儿童等类别选择了5本好书《风 ...
美国时间10月14日,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于在纽黑文家中去世,享年89岁。2005年,新京报记者曾专访这位文学批判家谈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