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一名坚守诚信经营的个体肉商,只因一场专项检查,便卷入销售伪劣产品的漩涡,最终获刑两年。他始终喊冤,坚称从未以马肉冒充驴肉,案件中诸多程序疑点重重。这桩看似普通的案件背后,是否隐藏着一桩冤案?
本报讯(记者满宁 通讯员刘一菡 ...
所谓的“同案同判”(或“类案同判”),实务中若是运用得当,着实是不错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时候却成了一个假命题,因为它没有一个可 ...
“同案同判”是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同一法院、同一法官对事实高度相似、证据链基本相同的关联案件作出完全相反的判决,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必然引发强烈质疑。陈先生案所反映的情况,叠加了“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这一重大背景变化,以及当事人对“地方政府干预”的明确指控,使得事件更显复杂。公众期待司法机关能排除一切法外干扰,严格依法独立公正审理此案的上诉程序,对“同案不同判”的质疑给出经得起法律检验的答案。本报将持 ...
张雪樵介绍,针对“小过重罚”“同案不同罚”等“过罚不当”问题,检察机关下一步将突出加强对此类监管执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主动加强与 ...
本文转自:河北法制报本报讯(郭潇李文江)为进一步统一机动车交通事故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裁判标准,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7月16日,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召开全市两级法院涉保险公司案件审判指引专题培训会。张家口中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基层法院主管领导和业务 ...
“同案不同判”被纠正 讨薪路抵达终点 2024年12月04日 07:38 检察日报 新浪财经APP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
同案马来西亚籍陈姓被告遭判刑4个月。 经上诉,二审审酌陈男认罪,已赔偿60万台币(约8万5000令吉)且获原谅,改判刑3个月并宣告缓刑,因无人 ...
本报讯 (记者 井长水 张惠君 张胜利 曹媛媛) 相同的案情,不同的判决,法律界称之为“同案异判”。2002年8月,为避免此种现象,河南省 郑州市 ...
然而在一些案件中,“小过重罚”“同案不同罚”等“过罚不当”情况依然存在。 在最高检办理的一起案件中,年过七旬的个体经营户曾某因销售1瓶价格为78元的过期葡萄酒被罚款5万元,曾某认为处罚过重,经法院一审、二审、再审,6年诉讼未果、申诉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