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口传文学有利于传承民众知识和经验,促进道德塑造。 口传文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人伦秩序、伦理道德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沉淀成为一套普遍认可的规则体系,在塑造与人为善、团结和睦、相互协助的民族性格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口传史料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因为传述者通常并非事件的当事人或亲历者。 口述史料则是当事人或亲历者对特定历史时期或事件的回忆,这是“传 ...
从口传时代的口语素养,印刷时代的读写素养到今天的数字素养,人类表达、交流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一直在发生变化。 从这个角度看,人工智能进入 ...
口传仪式 藏传佛教特别注重传承来源的问题,所以除了灌顶仪式及讲经开示以外,还有一种叫做“口耳相传”的仪式。 在口传仪式中,先由求法者恭敬顶礼法师三次,然后向法师呈上一点供养,并请求某部经、某论、某一仪轨又或某一句咒语之传承。
口传文学为民间社会纠纷的自我调解提供依据。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歌舞、诗歌、仪式、地方戏曲等口传文学形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
《从口传到互联网:技术怎样改变了人类认知与教育》 郭文茗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数字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正在改变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必须变革,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 ...
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正是这种社会心理倾向的真实表达,诠释着族群的日常交往秩序与规则。口传文学通过创作者对族群过往的回忆,以历史追溯和现实白描的方式,将共同的集体记忆整合成行为规范的叙述序列。
一方面,口传文学通过对本族群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述与追忆,唤醒族群成员的集体记忆。对族群历史的情境再现,让人们在族群社会的关系结构中找到自己应有的身份。通过一个个神话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仪式的传播,一段段共同体验与相似情怀在个人与群体中持续累积,代表本族群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