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今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冲突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引发了对现代化战争新模式的广泛讨论。这场“现代化战争”不仅向世界证明了,光有先进装备并不足以保证在战争中占得上风,更重要的是,如何整合各种高科技元素,形成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巴基斯坦空军的表现,便 ...
“夏练三伏”这一说法虽然源于夏季的酷热,但对于一些冬季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而言,这反而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在这个季节,他们能够在运动中储备体能并磨练技术。近日,由河南省体育局主办、河南体育学院竞训处(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承办的2025年河南省短道速滑和滑 ...
日前,2025年盘龙城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顺利结业。自6月23日开班以来的35天内,中外学员们在来自中外名校的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的课堂专业学习与野外实习培训。
我认为这是多方参与的良好示范。从一开始特区政府就与业界有良好交流,立法过程中广泛听取业界意见。行政与立法并非闭门造车或照搬国外,而是经过考证、咨询持份者意见,再由立法会议员表达不同看法,立法后还会与营运者讨论细则,形成完整流程。之后我们还会再与业界讨 ...
今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山西汾阳西外环北宋元祐八年夫妇合葬墓发掘资料。该墓的发现对进一步厘清宋、金墓葬的区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陶魂塔组合的完整性对研究同期墓葬的随葬品组合、器物的功能用途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新社南京7月26日电 (记者 徐珊珊)南京市考古研究院26日发布“关于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的情况通报” (简称“通报”)。通报称,故宫博物院、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于2025年7月底启动明故宫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
7月26日,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发布《关于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的情况通报》。通报中表示,故宫博物院、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于 2025年7月启动明故宫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 。 南京明故宫作为明初都城的核心区域,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遗址2021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并于 2023年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 ...
2025年7月,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内划定一片围挡区,考古工作者在此开启对华盖殿遗址的科学探寻。这座曾作为明朝政治礼仪核心舞台的殿宇,其格局深刻影响了后世紫禁城的营建。此次发掘不仅有望揭开明故宫核心区的神秘面纱,还将在学术研究、遗产保护及文化传承等方面 ...
俯瞰敖汉西大梁遗址发掘现场(7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的西大梁遗址正式展开考古发掘。本次发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学院 ...
“香港8所公立大学中有5所跻身世界百强,科研甚至聚焦10年后的前沿领域,但缺乏产业化场景。”沪港社团总会主席、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姚祖辉受访时指出,浙港合作的关键在于“科研+转化”的无缝衔接。
位于安徽省寿县以东的淮南武王墩一号墓,是迄今为止经过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探寻尘封2000多年的楚国文明,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团队成员与时间赛跑、开展抢救性发掘,应用先进技术、提升考古的科技含量,不断探索楚国历史文化的奥秘。日前,本报记者走近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团队,听他们讲述考古与文保背后的故事。 ——编者 淮河之南的安徽寿县,古称寿春,曾是“战 ...
日前,发掘湘昆60周年座谈会在湖南郴州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湘昆老一辈艺术家等数十人出席会议。会上,95岁高龄的“湘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