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在本书的结尾回归。“尽管目前的罢工潮远不及1934年的罢工潮,但工人阶级的觉悟正在提升。民调显示,半个世纪以来,工会首次受到欢迎。”然而,哈特曼不愿预测这一切是否有助于发动一场民主的社会主义革命并且终结美国的资本主义。他含糊地写道:“我们可能生活在资本主义晚期,也可能不是。”正如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森所言:“想象世界终结倒是比想象资本主义终结容易一些。”的确,对哈特曼来说,如果资本 ...
1883年3月14日,卡尔·马克思与世长辞,享年65岁。 马克思毕生所树之德、所建之功、所立之言,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不朽的伟人,正是他唤醒了沉睡的无产阶级,使这个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意识到自身担负的历史使命。
尽管特里尔只有大约10万人口,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距离卢森堡仅30公里,周围与比利时、奥地利、法国接壤,因此成为了多种文化交汇的地方。马克思在这座文化交融、充满自由思想的城市中成长,从小耳濡目染着哲学、宗教、经济等领域的智慧,这也为他后来的理论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这个“稳定币”计划,是资本主义在穷途末路时上演的一出荒诞剧。它像一个濒死的赌徒,企图用最后一把虚张声势的豪赌来翻盘。其结果,只会让那根名为“信用”的绞索,勒得更紧。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离当下越来越久远。如何引导一般读者走近马克思、读懂马克思主义,进而认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当前理论界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欧阳辉所著的《读懂卡尔·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在诠释、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
希法亭社会学进路的理论出发点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此,希法亭和鲁宾都有明确论述。关于唯物史观与《资本论》的关系,列宁早在1894年创作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书中,就强调唯物史观在《资本论》中已经从假说变为科学。在1913年写作的《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列宁明确把唯物史观看作是科学的“社会学”和历史观。因此,列宁可以说是《资本论》社会学进路的另一位开创者。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3月12日,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的马克思生平展览局部。 本报记者黄发红摄近日,人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 ...
卡尔·马克思,出身富裕的律师家庭,小小的心灵里绽放出启蒙理性的花朵,并许下“为人类而工作”的宏愿;以形容质朴的平民之子,成功“逆袭 ...
马克思热周期性出现,而《卡尔·马克思在美国》对我们理解这种情况大有帮助。 这本书以9章、500页巧妙记录自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读者对马克思的 ...
虽然在英国国内政治问题上,马克思认为乌尔卡尔特派是反动的,然而在英国的对外政策方面,马克思认为乌派是对抗现实中欧洲最大的反动势力― ...
核心提示:K代表卡尔,M代表马克思――红色宣传无所不在,连老外教授带儿子去商店买儿童玩具也会遇到。 原文: K is for Karl, M is for Marx 时间: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