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读到那些声称科技将使我们摆脱死亡的夸张言论,我们或许会疑惑,为什么人们拒绝正视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凡人终有一死。列夫·托尔斯泰对死亡的描述至今无人能及,他从未停止思考,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我们该如何找到意义。
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展厅,一幅看似朴素的肖像画前总是聚集着不少观众。画面中,列夫·托尔斯泰身披黑袍,长须如雪,那双穿透画布的灰色眼眸仿佛仍在思考人类深刻的命题——这是1887年夏天,列宾为托尔斯泰创作的“心理肖像”代表作。这幅画不仅见证着两位大师三十年的友谊,也见证了一 ...
在俄国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列夫·托尔斯泰无疑是那颗最闪耀的星。特别是他的经典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爱情真谛的深刻揭示。开篇那句“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让人不禁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幸福的家庭? 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俄国,讲述了一位贵族夫人因不堪忍受冷漠的婚姻,与年轻军官渥伦斯基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然而,爱情的甜蜜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 ...
“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及莫斯科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共同举办,展品共255件 ...
桐华是一个80后,原名叫任海燕。她从小到大就是学霸般的存在,中学时期她的成绩一直稳坐年级第一第二,高考更是以全省第九的名次考入了北大,也因此她后来才被称为“北大才女”。
列夫·托尔斯泰在中国的接受史,其实就是一部误读史,一次次功利性地开发,让我们一次次与小说之美擦肩而过。 1900年,上海广学会出版《俄国政俗通考》,首次推荐了“刘都斯笃依”(即列夫·托尔斯泰):“时年23岁。
去年的百年祭,世界舆论说,列夫·托尔斯泰应该成为新的世界精神的领航员。今年的百年庆,世界文化还会以列夫·托尔斯泰之名说出什么样的宣言 ...
《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等92件作品亮相国博,首次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 2025年07月22日 22:05 中国青年报 ...
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 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异乎寻常地美丽。 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是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 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初读他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 ...
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列夫托尔斯泰本人在晚年成为了一名素食主义者。 在《我信仰什么》中他这样写道:“过去对我来说美好而高贵的每一件事——抱负、名望、教育、财富、复杂而考究的生活方式、食物、衣服和礼仪举止——都已成为不好而肮脏的。
当34岁的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向18岁的索菲亚·贝尔斯求婚时,他希望他们之间没有秘密。婚礼前夕,列夫给了索菲亚他自己的日记,日记中描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