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闭幕,不是终点,而是全球粮食减损合作新的起点。作为这场国际盛会的东道主,济南将“中国方案”的智慧、“山东实践”的经验与“济南行动”的实效深度融合,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山东是我国粮食生产、储备和加工大省,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近年来,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山东紧抓机收、烘干、仓储、加工等环节,着力在节粮减损这一“无形粮田”中进一步挖潜,为促进粮食安全、实现全链条节粮减损贡献智慧。
正值水稻收获关键时节,近日,藤县2025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暨机收减损大比武现场会在藤州镇平政村稻田拉开帷幕。来自全县的农机手们齐聚田间,以农机为“利器”展开竞技,用精湛技艺践行“颗粒归仓”使命,彰显机械化技术在粮食减损增产中的硬核支撑。
粮食减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应对全球饥饿最经济、最环保的方式。从山东的智能农机到非洲的机械化试点,从荷兰的精准农业到土耳其的AI库存管理,全球的经验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多元协作的减损图景。
7月25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开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们,齐聚济南,围绕“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大家碰撞思想火花、凝聚行动共识,共同为粮食全链条减损增产 ...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有关国家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知名专家学者等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粮食减损治理机制、技术应用等,携手促进全球粮食安全。 节粮减损为何重要?
7月24日至26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召开。来自62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3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共商节粮减损方案,携手促进粮食安全。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以“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
3 天
新京报 on MSN我国粮食全链条减损成效显著:三年减少损失超500亿斤在机收减损方面,2024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93%、1.76%和2.06%,比2021年降低1到2个百分点,3年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斤以上。
7月24日至26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召开。来自62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3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与会嘉宾围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和终端消费等全链条展开技术共享。大会期间,在粮食生产机械化减损分论坛上,相关专家学者与生产一线代表聚焦粮食生产全链条机械化减损,围绕机播、机收以及收获后的处理、仓储等关 ...
4 天
人民网 on MSN《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回顾》发布《济南倡议回顾》指出,自2021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召开以来,国际社会对粮食减损议题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行动共识不断凝聚,积极响应“济南倡议”,在粮食生产、收获、储运、加工、销售及消费等关键环节采取多样化的减损举措,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球粮农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
采用履带式收割机收割一亩地能减损约50斤粮食。 田间地头的节粮减损就等于增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 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
转自:新华社新华财经北京6月17日电 题:让更多“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三夏”机收减损一线观察新华社记者叶婧、郭雅茹、马意翀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