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学界普遍认同,小冰期从14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后半期,总时长超过500年。然而,小冰期并非是一个单一、稳定的寒冷时期,它更多表现为气温波动频繁、极端气候周期性出现的阶段。从总体温度来看,小冰期的气温并未比今天低得太多,而中世纪的温暖期反而比当 ...
在“明清小冰期”时期,明朝的地震发生次数在记载中的就有418次,平均八个月一次地震,而这些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地区粮食从欠收到绝收,使得 ...
大冰期本身由许多较短的周期组成,其中相对较寒冷的时期被称为冰期,相对较温暖的时期则是间冰期。 当前的人类生活在约1.1万年开始的一次间冰期当中,比起约1.8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最盛时期,如今的年平均气温已经高了15℃。
火星中纬度地区广泛分布的非极地冰缘地貌(如相互叠加的粘性流特征、升华凹陷等)强烈暗示着该地区曾经历过多阶段性的“中纬度冰期事件”(Mid-latitude Ice ...
新冰期和全球变暖矛盾吗? 现在,既有科学家在预言新冰期的到来,也有科学家仍在大谈全球变暖趋势。 这两种提法是否矛盾呢?
现在,他们有可能最终找到了终结冰期的气候过程。 “以前冰期结束的原因有两个大的假说,我们有机会把所有的冰期结束的事件放在一起,看看这两个导致冰期结束的假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级研究助理程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这表明早更新世的冰期 - 间冰期循环对北太平洋中层深度的 NPDW 形成和输出产生了显著影响。 海洋通道与 NPDW 形成的关系:研究人员认为,早更新世冰期海平面下降会导致印度尼西亚通道关闭或水团运输减少,这是 NPDW 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然而,关于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副极地环流 (SPG)与副热带环流 (STG)之间水团交换的千年尺度变化,科学界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 特别是在冰期气候突变事件(如Heinrich事件)期间,不同水团如何相互作用? 海洋锋面系统如何迁移?
2023—2024年度冰期输水期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受住了多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考验,输水调度安全平稳,向北京多供水0.6亿立方米,向天津多供水0.1亿立方米,向河北多供水1.8亿立方米,向河南多供水0.9亿立方米,冰期输水效益创新高。
南水北调工程冰期输水当前处于关键期。水利部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加强预报预测、巡查防守和应急准备等相关工作,确保冰期输水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据介绍,针对2024至2025年度冰期输水,中线公司推进数字孪生冰期输水业务应用建设,在安阳河倒虹吸以北段增加了20套气象水温监测 ...
编制冰期输水运行工作方案,明确各级机构冰期输水工作责任人,划分中线公司班子成员分片督导责任区。 持续提升预测预报能力,通过数字孪生平台的数理统计模型和机理模型,对渠道水温和冰情开展预测预报,增加气象水温监测感知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为会商和调度运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