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浙江儒学通史》首次以通史的形式对浙江儒学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从汉代追溯到近现代,以王朝兴替作为基本叙事时序,对浙江儒学的发展历程、浙江儒学特征、重要人物与学派的传承发展脉络等作出了深度的理论思考和具体而微的论述分析,构建出从王充到马一浮近百位浙江籍儒者的学术框架,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浙江儒学史。
明代儒学以王阳明为第一流代表,他既开创了足以匹敌程朱理学的阳明心学,又立下了平定宁王叛乱这等盖世功勋,在整部中国儒学史中,王阳明都 ...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齐鲁大地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科技创新活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出了独特的路径。天津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鲁韵治兴阡陌行”实践团奔赴山东多地,深入调研乡村振兴的齐鲁实践,探寻儒学智慧与科技赋能何以助力乡村迈向繁荣,让青年从实 ...
近日,安顺市儿童福利院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漫步安顺古城,探寻儒学印记。此次活动旨在让院内的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怀。活动当天,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安顺古城 ...
儒学济世目标的实现,不但要厘清其渊源何自,亦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私欲与公利、理论与实践等多组关系之间的张力问题。“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周易·说卦》),是先贤们思考出的治世夙愿,亦是儒学在新时代完成现代化转型的愿景。
8月8日至15日,第七届东南亚华人儒学经典研修班在山东尼山圣源书院成功举办。本次研修活动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提供学术指导,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与山东尼山圣源书院联合主办,以“提升东南亚华人儒学素养、促进儒家文化国际传播”为宗旨。这是该项目自2014年至20 ...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本文载《巴蜀史志》2025年第2期王恩洋儒学著作述略霞绍晖王恩洋(1897—1964),字化中,四川省南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集凤镇)人,我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学者,治学以儒佛为宗,兼及中西哲学。王恩洋1919年入北京大学哲学 ...
儒学思想的重要贡献是,个人主义以外的 “人”的概念,中国的“人”的概念,是承认我们人类是互相性的,是家庭为主的。 在中国人的世界,万物相互成就。儒学里的“做人”是一个过程, 一个人需要其他人成就个人。
中国儒学考古提出之后,自然可以避免这种三者缺一的尴尬。 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必将有力推动中国儒学史的研究。 夏鼐与王仲殊先生认为:“考古学与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犹如车的两轮,不可偏废。
儒学很早就传入日本,但一直被作为贵族教养之一,流传于上层社会。 儒学向日本社会的深层渗透,发生在德川政权成立后260多年的漫长和平期之中 ...
儒学在中国“三代”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通过三个时期的三种学术形态,即通过汉代公羊学、隋唐河汾学与宋明性理学,培育出了以儒教文明为 ...
中国儒学的影响力虽不可与马克思主义相提并论,但其思想义理的逻辑创造力绝不逊色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所以,中国儒学的现代转化总是与中国社会的变革、当代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社会的变革对儒学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