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报讯 7月3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河津古垛仰韶文化遗址考古新发现,引人瞩目的是遗址出土了6枚陶制或石雕蚕蛹,形态逼真,对研究古史记载中的嫘祖“养蚕缫丝”、丝织起源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这绝非孤立现象,而是先民持续探索、实践与精神升华的系统性成果,雄辩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华夏大地已形成独立且先进的蚕桑认知、驯化利用体系,初步的丝织技术也已出现。这些遗存是中国“农桑立国”文明特质的源头,更以确凿物证彰显了中华民族对蚕的利用, ...
7月23日,来自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19位嘉宾走进三门峡市渑池县,通过实地探访、互动体验等方式,全方位感受仰韶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创新发展。
“仰韶文化并非孤立存在,它站在国际视野中,与域外文明有着广泛的交流。”仰韶文化博物馆馆长方丰章表示,这种开放性赋予了仰韶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考古发现表明,仰韶彩陶的纹饰与中亚、欧洲同期文明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例如,俄罗斯地区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同样用于酿酒, ...
考古队在古垛遗址发现了五座仰韶文化房址、139个灰坑、四座陶窑以及四处火塘。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出土的实物资料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在研究仰韶文化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F3房址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半地穴式建筑,结构复杂,面积超过70平方米,室内面积达52平方米。这一建筑形式与目前晋南豫西地区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型房址建造方式基本一致,显示了当时人们的建筑智慧。
此次荣膺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晚宴用酒,是仰韶彩陶坊·太阳酒品质与文化价值的又一次有力印证。在郑州这座“天地之中”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舞台上,仰韶美酒不仅成为款待四海宾朋的佳酿,更化身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使 ...
7月23日至27日,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作为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3日,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19位嘉宾走进三门峡市渑池县,围绕“和合仰韶·美好家园”主题,实地探访仰韶仙门山景区、仰韶文化博物馆、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及仰韶生态酿酒 ...
7月25日,由新华通讯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 “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 ”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仰韶酒业集团党委副书记、营销公司总经理 郝惠锋 ...
本文转自:乌兰察布日报□本报记者李璟通讯员盖文佳在乌兰察布市东南、察右前旗腹地,乌拉哈乌拉乡宛如一颗被风沙打磨后的翡翠,镶嵌在47.6万亩的辽阔大地上。新黄路、集张铁路、旧208国道与兴隆公路在此交汇,信号满格的网络把世界拉近,也把这方草原推向更广袤的舞台。把绿色还给大地——在乌拉哈乌拉,风也学会了 ...
作为豫酒振兴的“排头兵”,仰韶酒业冲刺百亿营收的目标始终牵动着行业神经。河南省《酒业振兴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为其定下“2025年力争破百亿”的硬指标,企业也以“陶香领军者”姿态频频发力。
7月21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仰韶酒业集团承办的“2025全国白酒国家评委年会”将在河南郑州盛大启幕。这场以“应天时 汇地利 ...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1921年该遗址首次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其重要发现被命名为“仰韶文化”,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 2020年8月,仰韶村遗址启动了第四次考古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