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严格地说,古籍今译乃是从20世纪才真正发展起来的。有人追溯其历史,将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尧典》等上古文献的改写,看作当时 ...
正如邵宁宁、王晶波所说:“古籍今译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建构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有机转换的一种文字中介而出现于世,并获得认可和发展的。 ”(《古籍今译与现代文化建构》,《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4期)。
为什么要古籍今译【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需不需要今译?或者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这实质上关涉到古籍今译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目的,也是从事古籍整理的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不仅在社会大众层面有疑问,就是专业内部,相关的疑虑也一直存在。 严格地说,古籍今译乃是从20 ...
古籍需不需要今译?或者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这实质上关涉到古籍今译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目的,也是从事古籍整理的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不仅在社会大众层面有疑问,就是专业内部,相关的疑虑也一直存在 ...
《古典今译》注重古文的当下阅读品质 《古典今译》是余秋雨先生2018年独家授权作家出版社的一部散文新作,是余秋雨在散文创作中的又一新的试验,这个试验不仅仅是为了给读者和孩子们看,更是让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对接。
谈起《古典今译》的成书,不得不提2017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余秋雨翰墨展”,若没有当时的“扎堆”阅读,也不会有今日的《古典今译》。 在《春江花月夜》的配乐下,余先生的今译版书法长卷《离骚》《逍遥游》《赤壁赋》在屏幕上徐徐展开。
老子今译遭撤项 疑似影射习近平 中国大学校园“禁言”又有新发展,老子研究专家尹震环一本研究老子的著作被指“存在严重政治问题”,“已按 ...
古籍今译大热起来虽然是近年的事情,追根溯源倒也渊源有自。“五四”以后,郭沫若翻译过屈原的作品,后来文怀沙又译过。陈子展、余冠英则试译过《诗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有关部门曾予以提倡,以为是整理和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实际上,大多数今译的试验都没有成功 ...
反方:今译是粗制滥造的胡闹 中华书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辑对古籍白话翻译表达了激烈的反感和质疑。 他认为,连祖宗的书都看不懂,本来就不应该,还偷懒吃别人嚼过的馒头? 现在流行的很多古籍翻译,纯粹是胡闹。 他主张读古籍应该用注释,而不能翻译。
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多帮助别人,只会越来越好。 2022年读过的书中,《老子今注今译》给我的启发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