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文转自:朝阳日报在辽西建平的群山褶皱里,朝阳市建平县马场镇龙头村的黄土坡上,一座民俗馆静静矗立。推开斑驳的木门,吱呀作响的纺车、锈迹斑斑的犁铧、贴满报纸的木柜扑面而来——这里是霍煜先生用二十年光阴筑就的“时光胶囊”,4000余件老物件在此苏醒,讲述 ...
本文转自:大理日报2024年10月13日,赵玉录在店门口编织草墩。赵玉录认为在店里编织草墩,相当于现身说法,证明这些产品都是纯手工的,可以让前来选购的客人更放心。2024年10月13日,赵玉录的师傅段志芬来到店里和赵玉录一起编草墩。尽管赵玉录已出师多 ...
清晨7点,罗湖口岸的晨雾还未散尽,通关的人流中便飘来一缕熟悉的香气——老卤汤在砂锅里咕嘟冒泡,二十余种香料与澄海狮头鹅碰撞出醇厚的潮菜香;几十年来,这份溯源自香港的潮州菜香,早已融入深圳的日常;而街角的丝袜奶茶香,又顺着罗湖枢纽的“黄金通道”,飘回香 ...
为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传承乡村历史文脉,近日,由县民政局主办,浪溪镇民政所协办、浪溪镇民政服务站承办的“追寻地名印记 ...
“桃溪兄弟”的视频画面中,充满了美感和野趣,让人不禁心向往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怎么我听到有人在读我的作品呢?”8月19日,一阵熟悉又亲切的“声音”回荡在汕头澄海的石板路上——秦牧先生从文学长河中“穿越”而来,漫步故乡街巷时,耳畔传来朗朗读书声:“澄海的樟林镇就是我的故乡……”这句出秦牧作品的文字,让他停下了脚步。原来,当天正 ...
厦门沙茶酱的诞生,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味觉迁徙。它的前身是印尼烤肉串“沙嗲”的灵魂酱料,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闽南先辈“下南洋”谋生时,将这种辛辣浓烈的酱料带回故土。因“嗲”与“茶”在闽南语中同音,且为避口音不吉,沙嗲酱逐渐被赋予“沙茶”之名,完成了从 ...
保护古树,不仅是修复其物理形态的创伤,更在于重新唤醒它在人类情感与集体记忆中的神圣位置。2023年起,一个充满诗意的概念——“乡愁树”,开始在贺州的各个村落扎根发芽。
乡愁,是每到夜幕降临,周围显得格外安静; 乡愁,是我们借着皎洁的月光,在庭院中间放一个用芦苇编制的草苫子; 乡愁,是一件件趣事儿把我们带入美好的回忆,而乡愁的起点就是对家的不舍,对故乡的温暖和留恋,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阿酸@四海天涯 ...
在遥远的西非几内亚,12000公里的距离隔不断一份浓浓的乡愁。这份乡愁,就藏在中远海运益丰船务补给船益全轮船长石华军从国内背来的那口泡菜缸里。
这只从乡愁里飞出来的蝴蝶,它并非只萦绕在逝去的时光中,更会扇动着翅膀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特别是在现在这样快节奏的时代,不管是孩童还是成年人,容易焦虑浮躁,不妨让疲惫的灵魂停泊小憩。原来最深情的治愈,就是能让人在纷繁尘世间,依然认得返归心灵家园的那条通往童年的路。
“接乡愁回家”,是他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思,即对故乡一草一木的顾盼、眷恋和思念。 接乡愁回家是他心底最坚硬而又最柔软、最厚重而又最缥缈 ...